了钱,我给你管账!”
这就是那位极有温度极有色彩充满人格魅力的可爱孔子,在他身上充满人性美的光辉。有些学者说,孔子对我们最大的吸引力,是一种迷人的“生命情调”——至善、宽厚、优雅、快乐,而且健康。他以自己的苦旅,让君子充满魅力。孔子成就了中华文明,成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这一切集中体现在《论语》里。因此在教学《论语八则》时可以设计这些环节:①熟读背诵《论语八则》②收集一则课文有关的孔子故事③补充另外一些经典句子: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④讨论:国家出台法律让儿女“常回家看看”,中秋节团圆日,是否回家看望老人,让很多工作忙碌的儿女为难。淘宝卖代看望老人服务,你怎么看?现在的大学生刚毕业,说买不起房子,买不起车,人生没有希望了,天天痛苦得不得了,请你选一则警醒这些人。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明白孝顺父母要有一颗恭敬的心,“付费的亲情”替代不了真正的亲情;人生最重要的是精神世界的主人,不被物质世界奴役,有些人不断诉说财富给他带来的许多痛苦。“枪王”卡拉什尼科夫说得好:“生命如同一趟旅程,只有肩上的行囊轻了,才能走得更远些。而要做到这一点,你就得放下许多不必要的东西。”我认为这不必要的东西包括财富。
余秋雨在《何谓文化》中指出: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文化的最终目标是在人世间普及爱和善良。我认为这是对人类文化最简洁最恰当的定义。这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三).感悟汉字文化的魅力
在人类文字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与世界上其他文字对比,汉字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魅力。譬如,冬天的“冬”字,本意是一段绳子的两端打个结表示结束,后来再引申为一年四季的最后一个季节,这才有了“冬季”和“冬天”的含义。在文言文教学时不妨渗透汉字文化的教育,让古老汉字散发迷人的芳香,浸润学生心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汉字文化,热爱汉字文化。《爱莲说》托物言志,借助莲花寄寓作者美好的情操,鄙弃功名利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直、豁达美名远扬。这就是“君子”的内涵。我这样给学生讲解:“子”象形字,原来指婴儿身体被包住,头和手露在外边因婴儿头脑中无杂念,引申为道德高尚的人;对人的尊称,您;写于姓氏后,例如:庄子、孔子、老子、墨子等等。“君”字:尹+口,用口命令官员办事的人;君主,引申为“有社会地位的人”‘再引申为“有道德的人”“高尚的人”。
陈钟樑先生在《卖油翁》中这样引导学生理解“但微颔首”的“颔”。 师:这个“颔”字的偏旁是“页”,这个“页”在这里不是指书页的页,它与人体的一个部分有关,你们猜猜是哪个部位? 生:头部。
师:对。从“页”的字都与头面有关。学律诗的时候,会遇到“颔”这个词: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律诗共几句?八句,第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颔在哪里?(摸摸下巴)这里也属于头部。“但微颔之”,说明只是微微点头。所有的矛盾从这里开始?? 陈老师没有孤立地解释词语的意思,而是把字词的理解与文章的内容,人物的情感尤其是汉字文化巧妙地融为一体,珠联璧合。学生终身难忘。
5
文言文教学,要让学生爱读文言文,让他们在文学殿堂里领略迷人的风光,在民族文化的土壤上放飞心灵。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渗透的文学文化因子,不能建立在对文本的天马行空式的架空分析上,而应该让课堂扎根在文本的沃土中,学生把思想的犁铧深深插入文本的字里行间,对语言本身玩味涵泳,捕捉词句中传递的文化脉搏,体察情感思绪,最终实现与先贤的交流,融合。而这一切,必然源自对文章的深层解读。王荣生说:“语文老师,要教到学生看不到的地方。”文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层面不是泾渭分明的,而是水乳交融、浑然天成的一个有机生命整体。教师在教学中心中始终装着“四文”,把文言文的教学煲出浓浓的语文味。
“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泰戈尔语)言文融合,让文言文“活”出精彩!
参考文献
[1]钱梦龙.导读的艺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段岩霞.《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报社出版,2013.7-8B [3]余秋雨.中国文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11 [4]余秋雨.何谓文化. 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10
[5]马晓伟.穷枪王和富枪王.读者.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4-6 [6]陈钟樑.《卖油翁》教学实录 . 摘自网络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