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蕴含的管理智慧
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指《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下称“四大名著”),蕴藏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宝藏。四大名著,既是小说,又是历史,还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管理教科书。
从四大名著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历史文化,学习到国学(如诗词歌赋),学习到医学、药学,学习到佛学、道学、宗教学,学习到服装、装潢、戏曲、建筑学等等诸类旁杂的实用技术,找到中华文化历史传承的依据。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中华民族卓越的管理智慧和经验。
从学习管理智慧的角度来研读四大名著,我们从管理的宽度和管理的内外延进行划分,可以将四大名著的先后顺序作如下排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恰恰在四大名著创作的时间上,也和这种排列基本符合。看来古人在管理经验的发展和总结上也经历了从初级到高级,从摸着石头过河的知之甚少阶段到游刃有余的成熟阶段的过程。
一、《西游记》中的管理智慧
《西游记》可以看作是一个班子建设和小团队管理的经典案例。
在研读《西游记》这本书时,我们要注意思考以下问题,并要从中得到启发:
1、观音菩萨为什么选择唐僧作为取经团队的经理人,而不选择一个斤头可以翻十万八千里的孙悟空?如果选择孙悟空,岂不是一个来回、眨眼之间就可以完成取经任务了吗?
2、什么样的班子是有效的班子?一个有效的班子该如何配备?
3、如何协调和组织好各种人才,让他们在同一个团队中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
唐僧的取经团队是观音菩萨钦定的。但是孙悟空有才能,却桀骜不驯,无组织无纪律,好自行其是。猪八戒好吃懒做,经常打小报告。沙和尚能力不强,是个和事佬。放弃这些人不用,另起炉灶,是不可能的,观音菩萨不会同意。因此就只能在如何管理好、用好、并发挥好他们各自的才干上做文章。
唐僧不仅带好了这支团队,而且圆满完成了取经任务。这其中的管理经验和教训,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学习。
4、从唐僧身上,我们还要学习他如何搞好廉政建设? 5、从取经团队的取经历程中,我们要学习他们如何善借外力?
二、《水浒传》中的管理智慧
《水浒传》可以看作一个独立企业(“梁山泊”集团公司)的管理案例。
这个企业先后更换了两任企业主要领导人:晁盖和宋江。两个企业主要领导人的不同领导风格和管理方式,使得“梁山泊”集团公司的面貌大为不同。
1、看《水浒传》学管理,要侧重于研究两个企业主要领导人的差异。
晁盖的治企风格是小打小闹。
他通过带领弟兄们劫生辰纲发了一笔横财上了梁山泊,斗杀王伦,取得了“梁山泊”集团公司的头把交椅。于是就和弟兄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过上了逍遥快活日
子。至于未来是什么、未来会发生什么、未来应该发生什么,且不管它,老子快活一天算一天。
宋江则不同。
宋江被众兄弟扶上头把交椅后,立即把“聚义厅”改为了“忠义堂”,然后打出“替天行道”的杏黄旗,对“梁山泊集团”今后的经营管理(即打家劫舍)做出了明确的规范: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只抢恶霸财主,不扰黎民百姓,并且明确了集团的愿景——干好,闹大,等皇上招安!
进一步对比“梁山泊”集团公司两个企业领导人的作风,我们可以进一步发现:
晁盖是小作坊式的管理,家庭式的管理;宋江是集团式的管理,是正规化的管理。
晁盖是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是哪里;宋江有企业愿景,有企业品牌,有规章制度,有人力资源发展计划和开发、管理机制。
晁盖把经营梁山泊当作玩乐,宋江把经营梁山泊当成事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