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二:《教育学基础》课程标准编写指南
语文、英语、
适用专业
音乐
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
B
课程学时 课程性质
48 必修
课程学分 课程类别 教师
合作者
审核人
3 专业
修读学期
第4学期
制订时间
2015
对应职业或容 合作开发企业 执笔人
注: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 B类(理论+实践)/ C类(纯实
践课)
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
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程(含职业拓展课) 4.合作者:须是行业企业人员 一、课程定位
《教育学基础》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是语文教育,英语教育,音乐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它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以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两个基本问题为主线,介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理念,帮助学习者观察教育现象,思考教育问题,发展教育思维,提高教育素养。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并在头脑中构建完整、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并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和能力。引导学生建构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教师这一职业的深厚的情感体验。
二、课程设计思路
教育学要求基础性与时代性结合,即以专科为学历定位,准确阐释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尽可能反映教育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适切性与发展性统一,即考虑学习者的特点,使课程容的难易程度和知识容量的多少既能适合专科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知识程度,同时又能够激励学习者通过自己的努
力突破难点,从而促进学习者身心的良好发展;理论性与实践性协调,即本门课程既是教育对象对教育学理论的系统学习和提高,同时所学的理论又应具有指导教育实践的即效作用,可帮助学习者把这些理论应用到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实践中,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水平。
三、课程学习目标
1.专业能力: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教育评价观和教育改革发展观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及未来从事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规指导。
2.方法能力:培养他们学习教育科学, 主动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兴趣和能力;通过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的获得,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提升个人的理论素养能力;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让学生获得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有效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社会能力:提高他们学习和研究教育科学理论及从事教育管理的能力;增强他们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提高他们加强教师师德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五、课程整体设计 序号 第一章 学习单元名称 学习性工作任务或项目名称 学时分配 4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的认识,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学的历史 发展 教育功能 教育目的 教育制度 教师与学生 课程 课堂教学 教育功能的概述,教育的个体和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的实现 第二章 6 第三章 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教育目的的选择和确立 4 第四章 教育制度的概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2 第五章 第六章 教师,学生,师生关系 课程与课程理论,课程组织,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6 5 第七章 教学与教学理论,课堂教学设计,课题教学策5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第八章 略 生活世界与学生生活,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4 行为失,学校教育与学生学校生活,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教育 第九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学生评价 班级组织,班级管理容,班主任工作 5 学生评价概述,学生学业评价,学生品德评价,2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第十章 教师的教育研究 教育改革与发展 第十二章 教师即研究者,教师教育研究与教育行动研究,3 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程的世纪回顾,当今世界教育发展水平的比较,当代世界教育思潮的宏观演变,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课程学习总学时
六、课程学习单元容与要求 学习单元名称:绪论
1. 目标:认识和理解什么是教育; 讨论教育的历史发展,对教育史有个总体和概略性的认识;讨论教育学产生和发展,概述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的基本状况;讨论当代教育学的价值所在。 学习性工作任务或项目 2. 具体任务: 识记“教育”的概念,辨析“教育”与“学习”、“灌输”、“养育”等概念的异同;理解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要素在当代的变化;比较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教育的区别;识记20世纪五种主要教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理解他们的主要学术观点,并能够结合实际进行独到的评论;把握当代教育ppt 载体或活动 48 2 第十一章 学的发展趋势;理解教育理论在日常教育生活和教育改革中的价值。 3.活动设计: 本学习单元学习方法建议 预习、查阅资料 1.“教育”的概念。 本学习单元学习重点与难点 2.教育要素、要素之间的关系。 3.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教育的特征。 4.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及价值 本学习单元组织实施建议 本学习单元学习场地与设施建议 本学习单元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准备 本学习单元学生学习素材准备 本学习单元学习考核与评价 学习单元设计 练习与研讨绪论部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答问计入平时成绩 拟实现的能力目标 1. 识记“教育”的概念,辨析“教育”与“学习”、“灌必须掌握的知识容 1.教育的概念 2.教育的三要素及关系 学时 教育学相关书籍 阅读教育和教育学发展的书籍 教师讲授为主,案例讲解 班级授课,多媒体课件,讲授法为主,问答交流,准备丰富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输”、“养育”等概念的异同。 3.区别农业、工业、信息社会 2.理解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绪论 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要素在当代的变化。 3.比较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教育的区别。 4.识记20世纪五种主要教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理解4.识记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观点、贡献 4 他们的主要学术观点,并能够结合实际进行独到的评论。 5.把握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6.理解教育理论在日常教育生活和教育改革中的价值。 主题学习单元2名称 …… 本学习单元学时小计 学习单元名称:教育功能
1. 目标: 识记教育功能的含义,识别不同的教育功能观和功能的类型; 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举例说明教育对人和社会的发展的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的表现,并分析负向功能出现的原因; 学习性工作任务或项目 了解教育功能形成和释放的过程; 运用教育功能形成和释放的原理,尝试提出提高教育正向功能,减少教育负向功能的条件和策略。 2.具体任务:教育功能的含义和类型;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功能;教育功能的释放和实现。 3.活动设计: 本学习单元学习方法建议 本学习单元学习重点与难点 预习、查阅资料 1.教育对社会、个人的正向功能 。2.教育功能类型。 3.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4.教育对社会、个人的负向功能。 5.避免教育负向功能的措施。6.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及价值 ppt 载体或活动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