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在今后,我的努力也许得到的结果会不尽人意,但我也会正确面对。
教师:这位同学理解得非常深刻。如果我们在辛勤的耕耘过后,我们的未来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辉煌,那就让我们像雷锋那样做一颗普通的螺丝钉吧,像李素丽那样做一个平凡的劳动者吧,因为平凡也是一种美丽,难道不是吗?同学们从文中获得了很多启示,很好。哪位同学能概括作者人生四季的特点?
学生12:作者的人生春季是生活艰辛但仍充满希望;夏天是历经磨难仍不放弃;秋天是感悟收获但不后悔;冬天是人生黄昏仍老有所为。
学生13:春季,播种希望;夏天,战胜磨难;秋天,感悟收获;冬天,发挥余热。 学生14:从文中可见作者的执着追求的人生信念和永不退缩的人生态度。 贯穿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条主线就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四、创造、展示:
教师:反复阅读和感悟后,同学们对课文一定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你的理解通过板书的形式展示出来。
[学生们设计板书,用实物投影展示,黑板也由学生板书] 五、自由朗读:
同学们设计的板书形式多样,有文字式,有图画式,还有对联式,图文并茂式等等,这些板书能看出同学们很有创造性,同时也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对哪个季节感悟最深刻,你能有感情的将你最喜欢的段落为大家读一读吗?
[三、四位同学读课文](配乐、配画面) 六挖掘主旨:
同学们,女作家把生命比做一年的四个季节,她在自己的人生四季中认真生活,无悔付出,在历经了人生的各种坎坷、痛苦、磨难后,她这样警醒后人:再没有可能纠正已经成为往事的过错。一个人的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对于这句话,你又有何理解呢?
[大屏幕:再没有可能纠正已经成为往事的过错。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对于这句话,你又有何理解呢?]
学生15:这句话告诉我,不要总沉浸在过去,要珍惜现在,因为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学生16: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命呢?我想起了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生命的意义》,奥斯特洛夫斯基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曾有过一番精辟的论述,他告诉我们,要认真对待生命,就要学会珍惜,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现在我们正处在人生的春季里,我们更应该懂得珍惜青春,春天去了还会来,青春一去可就不复返了。过去我的学习
很盲目,缺少目标,自己也缺乏毅力,从现在开始,我想我不会再盲目,更不会拿自己的一生开玩笑,我想,我懂得了怎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
教师:对于《生命的意义》中,那段经典的论述,同学们还能记起吗?好,我们大家来试着齐背一遍。
[师生齐背: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在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中,我们又将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七、[大屏幕:人的成长经历图](配乐)
结束语:同学们,人生的四季是短暂的,青春更是转瞬即逝。我想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更加懂得如何面对生命,如何珍惜青春。记得有一首歌这样唱到:“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走,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的在过每一分钟。”如果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在生命中的每一天认真的生活,无悔的付出,那么,在未来,我们也会坦然地对自己说:哀叹和寂寞的,将永远不会是我!
《我的四季》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的四季》。
下面,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设定、教学流程设置七个方面进行说明。
首先,我来阐述一下第一个方面,教学理念。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科学的知识不应该是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自我发现,独立掌握。”
并且新课程改革也提出: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应用的能力,从而充分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根据以上说法,我将教学理念设定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启发式教学。
确定了教学理念之后来谈谈第二个方面,教材分析:
《我的四季》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想青春举杯”专题的第二板块“体悟人生”中的第二篇文章。作者是张洁,《我的四季》是一篇抒情散文,
文章中作者将生命的劳作、艰辛、期待和收获浓缩到“四季”里,实际上就是把人生的
阅历浓缩在了表述四季的文字里,让读者与作者一道共受煎熬,也分享快乐。并通过一系列富有哲理的语句告诉我们:四季犹如生命,生命便是四季。
分析过教材后,再来看看第三个方面,学情分析:
首先,从语文的认知结构上看,高一学生对散文的学习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尤其《我的四季》是一篇富有深刻哲理性的散文,所以一定程度上较难理解文章的内在深意,因此教师应注重引导的方式。
其次,从情感教育的角度看,高一的学生人生的阅历和经历都不够丰富,还未学会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来解读文章。另外,高一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需要给予正确的指导,所以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使学生明白文中深意,不断促进精神成长,完善自我人格。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应该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即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所以根据课程要求,并结合以上的教学背景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以下两点: 一、 知识目标: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把握文章的主旨。并且能够结合自我体验,说出《我的四季》蕴含的人生意义。
二、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促进学生精神成长,不断完善人格。
根据这样教学目标,我提炼出本课的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让学生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解读文章,明白文章深意,并使学生懂得人生的意义在于人生的过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难点:则是对于文章中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句子的含义的理解。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分析,我将教法分为:
1、自读体悟法。 学生自读文本,划出认为富有哲理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 2、对话交流法。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结合自我体验交流观点。
3、合作探究法。从文本内容出发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进而获得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并且根据课文需要,我将安排一课时进行文章的研讨与学习。
结束了前几个方面的说明后,我重点来说说最后一个方面,教学流程设置。 这个方面,我将分为4点来进行讲解。 第一点, 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上课之前,我会在PPT上展示一些四季的图片,并设计导语如下: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稚嫩到成熟的过程。就像一年的四个季节一样,但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轮回不止,人生的四季却只有一次。那么在仅有的一次人生四季中,我们又如何度过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抒情散文《我的四季》,想一想,女作家张洁对人生的种种感悟,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此环节的设置是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自然地过渡到课文的情境中来。 第二点, 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这个环节主要是梳理文章的脉络,理解课文大意。根据课文内容将文章划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
第一部分,第1段,作者点明生命犹如四季。
第二部分,第2至4段,作者写生命在“春天”的责任和希望。
第三部分,第5至8段,作者在生命的夏季里的遭际让我们明白,每个人都可能会有人生的失误,重要的是振作精神从挫折中重新走向生命的征程。
第四部分,第9、10段,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只有认真努力过,才会收获多于劳作。 第五部分,第11至14段,告诉我们每个人应该坚守的人生态度:真诚地付出,在生命的黄昏将不会有人生的哀叹和遗憾。
理清文章脉络后再来谈谈第三点,深入探讨,品味赏析。
前面已经说到文章中有许多富有哲理的语句,所以应避免用“文本研习”的方式组织教学,再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发掘学生经验的课程价值---的要求。
教师要做到让学生自读、思考并从自身生活经历出发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探讨。 而这时PPT中也将显示自读体验任务:划出作者对人生感悟的句子中你深有感触的部分,说说感悟给你怎样的启示。
如此设计正是让学生以已有的直接经验解读文本,实现对文本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 然后,我再来简单地做一下课堂小结:同学们,人生的四季是短暂的,青春更是转瞬即逝。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希望大家都可以明白如何去面对生命,珍惜青春。
紧接着是最后一点,拓展应用,发散思维。
一个任务是让学生课后再去阅读张洁的其他作品,如《挖荠菜》等,试着运用本文的分析方法去分析《挖荠菜》,以获得更多的知识。
另一个任务就是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段关于感悟人生的文字。更好地与文章学习相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