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说课稿全套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9 2:41:2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 “者”的两种用法:

①相当于“??的人”,如“假舟楫者”的“者”; ②指代结果,以示将有所解释,如“不复挺者”的“者”。 (3) “而”的四种作用:

①并列(“知明而行无过”);②表修饰(“终日而思”);

③表转折(“而致千里”);④表顺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3、 文言句式(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等) 4、课文中哪些说法你觉得不够严谨的?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则知明而行无大过矣)

(2)蚓和蟹的比喻不太恰当,这些只是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用心专一、用心浮躁”关系不大。

(二)课文行文思路

老师这里还有几个疑点,请大家讨论。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那么

1、 就议论这点而言,文章的论点是什么?(第一段提出论点“学不可以已”) 2、 这个论点是两千多年前的看法,就今天看来是否还有生命力?(学习改变命运、终身学习)

3、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自己的论点的?(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 4、 荀子看来,学习的意义是什么?(改变自己、提高自己) 学习有什么作用?(弥补不足) 学习的方法是什么?(善于积累)

学习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坚持、专一)

5、 就散文这点而言,它的文学性体现在哪里?(作者通过二十个比喻来说明道理,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6、 谁来总结一下本文的行文思路? 从学习的意义上论证(5个比喻)

学不可以已(中心论点) 从学习的作用上论证(5个比喻) 从学习的态度上论证(10个比喻) 四、第三环节:背诵课文

好的,我们已经扫清了字词句方面的障碍,也理清了文章的行文思路。这对课文的背诵很有帮助,下面我们就进入这节课的第三个环节:背诵课文

1、先齐读课文。

2、哪位同学现在就能够背诵出来的?自荐一下。 (你背下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特殊的感受?)

3、沿着文章的行文思路去背诵课文,也是一种快速成诵的方法。 A、第二段的行文:(5个比喻)

青取之于蓝 学习的意义 冰 寒 于 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輮 以 为 轮 提高自己 木受绳则直 改变自己 金就砺则利 B、第三段的行文:(5个比喻) 跂 而望 不如登高

学习的作用 登高而招 见者远

顺风而呼 闻者彰 善假于物 弥补不足 假舆马 致千里 假舟楫 绝江河 C、第四段的行文:(5对比喻,10个)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学习方法 积累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对比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坚持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学习态度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专一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4、小测验:邀请你来尝试背诵(抽查男女生各一名) 5 、大家一起来大声背诵全文 五、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古时候我国有“嫦娥奔月”的故事,这只是一种幻想,而现在人们利用飞船却真的可以登上月球。请你从课文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种情况。(“善假于物”)

宇宙飞船的发明,是现代科学进步的结果,也是学习的结果。 1969年7月16日上午,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

>阿波罗11号”飞船从美国肯尼迪角发射场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飞行。

参加这次飞行的有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埃德温·奥尔德林、迈克尔·科林斯。在美国东部时间下午4时17分42秒,阿姆斯特朗将左脚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

在上古时代,人们也是有发明创造的,课文中有没有提到这一点?(“舆马”“舟楫”都是人的发明创造,说明人是“善假于物”的。

荀子提出“善假于物“这一命题是非常可贵的。人类成长的一大标志就是学会了制造劳动工具。人类社会是随着劳动工具的改善而不断进步的。

六、小结(可请学生来小结) 这节课我们做了什么呢? 1、模仿名家诵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的字词句和行文思路; 3、尝试背诵课文。

七、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劝学》,下面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理念等七个方面进行说明:

【教学理念】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科学的知识不应该是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自我发现,独立掌握。”

根据以上说法,我将教学理念设定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启发式教学。

【教材分析】本文选自中学语文必修一,是第二个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中的第一个板块“求学之道”的第一篇文章。《劝学》是由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所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文章中多采用了比兴手法、比喻论证等方法,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有的态度,其中不少观点对今人仍有教育意义。作为高中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上好这篇文章,无论是对整个高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还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之路,都具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构成上来说,经过初中阶段古文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文言文阅读经验,培养了文言文语感。但由于语义、语法的差异,学生在正确理解文中的字词以及特殊的文言文现象仍有一定的困难。另外,本文论辩说理意味很浓,学生对于此类文言文并不十分熟悉,因此,也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和点拨。

【教学目标】根据上述对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以及文言句法的运用,并学习正反对

比、比喻论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诵读等方法,理解文章大意,并掌握本文的中心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端正学习态度,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句法。学习正反对比、比喻论证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的中心观点,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教学方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结合多元解读的教学理念,为了突出教学过程的多样性、开放性和灵活性,主要采用讨论分析法和点拨法,另外采用诵读法加以配合,加深学生对于古文的记忆。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由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和高尔基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两句名言引出获得知识的途径,以此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从生活中常用的名言导入,可以给学生以生活化的学习场景,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在导入课文之后,我将坚持自主、合作、探究三位一体的学习方式,结合多元解读的教学理念,具体来实现以下几个板块的教学模式。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将采用学生分组分段朗读的方式,在朗读过程中,纠正学生暴露出的错误字音。在疏通读音之后,强调句子的节奏、重音,使阅读更加顺畅,帮助疏通文意。

二、合作探究,掌握重点

借鉴非指示性教学,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根据书本注释,结合原有的知识,联系上下文,运用“因文生义”的方法,逐段理解课文大意,疏通难词难句。并且让学生提出仍不理解的语句,请其他同学帮助解答,相互交流。老师从中点拨启发,强调重点字词和句法结构,帮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这样的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情趣和表达欲望,加强师生交流。

三、咀嚼鉴赏,突破难点

在此环节中,我将要求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如下两个问题:作者论述了什么观点?如何论证自己的论点?让学生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咀嚼鉴赏,体会正反对比、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的运用,感受本文论辩说理的思辩性,掌握文章的中心观点。通过分析文章的论证方式,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作用,树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学习观,最终突破教学难点。

板书: 劝学

意义 学不可以已 态度方法

搜索更多关于: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说课稿全套 的文档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说课稿全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r79r5qr2e7dd7d92wae4uc568cqjj01a4s_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