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古诗三首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16:59:5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首好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另外两首古诗。

二、学习《迢迢牵牛星》 (一)新课讲授

1.请同学们讲讲《牛郎织女》这个故事。

2.教师介绍《古诗十九首》相关内容。(多媒体出示)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通诗句。

2.谁来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读得怎么样?(教师随机指导:出示有朗读节奏的诗)

3.指明学生再读,评价。 4.教师范读,学生跟读、齐读。

5.通过刚才的朗读,就诗的内容,老师有几个问题:这首诗的主人公是谁? 谁把这首诗的内容概括地说一说?(织女。主要写了织女思念牛郎。)

(三)细读悟情

1.我们都知道织女是天上的仙女,可织女是一个怎样的女子,我们却知之甚少,现在请同学们再次默读全诗,想想:织女是一位________的女子?你是从哪一句诗或者哪个词语中感知到的?

(1)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①织女是位美丽的女子。我从“纤纤”“素”这两个词语中感受到的,诗中刻画的织女的手不仅修长柔美,而且白皙。 虽然诗中只刻画了织女的手,但俗话说手是女人的第二张脸。可以想见织女一定是一位美丽的女子。

②织女是位勤劳的女子。从“札札弄机杼”一句诗中可以看出,织女在织布,织布机发出了札札的织布声;从“终日”可以看出织女一整天都在织布。

(2)织女整天都在织布,可是为什么一整天连一匹布都不能织成呢?(因为她内心思念牛郎,无心织布,所以一整天连一匹布都不能织成。)织女的思念还能从哪儿感知到?(泣涕零如雨。)她为什么会哭泣呢?(因为思念牛郎,内心饱尝着思念的痛苦。)

(3)古人将哭分为三种,其有泪有声者谓“哭”;有泪无声谓“泣”;有声无泪谓“嚎”。而织女则是——(泣)。织女默默地流着眼泪,由此可见,织女的内心一定是——(痛苦,伤心)。

(4)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两句诗,读出织女内心的痛苦,伤心。 2.在你心中,织女还是一位怎样的女子呢?

(1)她是一位痴情、专情、深情的女子,从“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中可以感受到。即使被银河阻隔,不能与牛郎交谈,仍然静静地看着牛郎的方向。

(2)此时,织女凝视对岸,悄然无语,外表极平静,那织女的内心呢? 哪一句诗写了织女的心理呢?(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这句诗是什么句式?(反问句。)

(3)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再次朗读。你认为织女的心中有怎样的感情?为什么?(怨恨,无奈,悲痛、哀愁……银河无法跨越,只能远远地看着,默默地思念。)

(四)写法分析

这首诗歌在用词上有什么特点?(用了许多叠词。)用叠词有什么作用呢?(读起来具有音乐感,朗朗上口。内容上:反复渲染,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五)主旨拓展

1.牛郎织女本是天上的神话传说,这首诗写出了织女因为银河的阻隔不得与牛郎相见的痛苦、怨恨。诗人仅仅只是为了写天上的爱情悲剧吗?我们来看一看时代背景(多媒体出示)。

2.这首诗借写天上牛郎织女的分离,其实是为了写人间的别离,天上人间同样上演着悲剧,表现出诗人对人们同情。

3.最后,我们一起来齐背全诗。再次感受诗人哀怨动人的情感。

4.这首诗刻画了一位美丽、勤劳而内心痛苦、无奈、怨恨的织女,作者是如何表现织女的内心世界的?(通过刻画织女的动作、心理活动和情态。)

三、学习《十五夜望月》 (一)激趣导入

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们学习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这是咏中秋的诗篇中,较为有名的一首。

2.作者简介。 (二)指导朗读

1.有感情地朗读,把握节奏、感情基调、语速等。 2.同桌合作,结合注释和手里的工具书理解诗意。 (三)品读感悟

1.这首诗中出现了哪些景物?你能找出来并抓住它的特点描述出来吗? (银白的地面、熟睡的鸦雀、飘洒的冷露、芳香的桂花。)

2.小组讨论:根据以上的景物描写,概括说说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和意境氛围。

(1)画面: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在庭院中,树枝上影影绰绰,安歇着几只乌鸦。夜渐渐深了,清冷的露水湿润了庭中的桂花,散发着清香。

(2)意境氛围:展现了一幅月光澄澈、万籁俱寂、寂寥、冷清而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给人一种凄清、冷寂、孤独之感。

地白——积水空明、素洁澄静、清冷之感 栖鸦——安静、寂静 冷露——清冷

3.结合意境揣摩,诗人在中秋之夜仰望夜空时会有怎样的心理感受?(孤独寂寞,离别思聚、望月怀人,思深情长。)

4.通过写凄清冷寂的景物,抒发作者孤独寂寞、离别思聚的情感,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

5.如果把结尾改成“今夜我独望明月,无限秋思落心头”好不好?(诗人在这里并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采用委婉的疑问语气,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改了就没有这种意境了。)

6.《全唐诗》在收录这首诗时将末句的“落”字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现力?(“落”字更有表现力,“落”字,新颖形象,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撒向人间。而“在”就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

(四)小结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 2.将《迢迢牵牛星》试着改编为情景剧。 3.搜集借助月亮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牛郎织女 人间男女

迢迢牵牛星

隔河相望 不能团聚? 比喻

?

? 同情、不满相爱受压制

不能欢聚??

十五夜望月 白、栖→湿→望→落

愁思之深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练、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我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语境,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古诗三首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r8109i6yr8c83h0epna2cg5h8ins2016ff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