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影响、渗透、促进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应在知、情、意、行几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以促进学生品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全面和谐发展。有的班主任根据自己的德育经验,把德育工作的一般进行步骤总结概括为晓之心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3分)
(3)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具有不平衡性。由于学生品德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性和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因而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或从陶冶情感开始,或从锻炼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3分) (4)联系实际。(3分) 48.答案要点:
(1)直观形象与言语的正确结合; (2)注意客观刺激的适当强度; (3)注意刺激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4)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
(5)直观目的明确呈现时机得当、距离得当,保持整体性; (6)变式方法的采用。
(1)~(5)每个要点2分;(6)要点3分。无分析说明扣4~5分。
201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 B.教育学 C.心理学 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 B.讲授课和复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 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 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 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指导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 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 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 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 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著是教育家撰写的《_________》。 15.欧洲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教育和教育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_________。 16.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计划、课题计划和_________计划。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和_________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一般包括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_________活动和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任务和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是什么? 20.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培养班集体? 21.我国中小学德育应遵循哪些德育原则? 22.试论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3.下列选项中;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A.心理过程及其规律 B.情绪人格及其规律 C.生理现象及其规律 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4.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 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 C.意识活动 D.技能活动
25.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26.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选项因素的干扰? A.消退和干扰抑制 B.倒摄和干扰抑制 C.前摄和消退抑制 D.前摄和倒摄抑制
27.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28.下列哪种选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 A.记忆能力 B.创造能力 C.运动能力 D.社交能力
2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 D.集中性与紧张性
30.“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31.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像力 D.分化概念
32.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 A.从众 B.依从 C.服从 D.遵从
33.提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霍兰德 D.斯坦伯格
34.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A.智力二因素论 B.智力结构论 C.智力多元论 D.智力三元论
35.下列哪种方法属于精神分析法?() A.系统脱敏法 B.支持疗法 C.宣泄疗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