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毛概复习整理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3:26:3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考试时间:18周 星期三 10:10。

毛概考试题型:

一、单选的(30分) 二、双选题(10分) 三、简答题(30分) 四、材料题(10分) 五、论述题(20分)

第一章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邓、三科分别回答的主要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不背,出选择题)(P3)

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P5)

主要问题:着重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P6)

(P2)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强调指出:“??”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 (P1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P7)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时代背景——战争与革命

实践基础——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基础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P17)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本内容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P27)

(P25)毛泽东提出实事求是。

(P28)“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第二章

4、近代中国社会性质、革命对象和主要矛盾是什么?(答案在上面找)

(P34)基本国情:

近代中国,逐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P34)社会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助于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P34)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P39)革命对象:

总体上说,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但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集中反对的主要敌人有所不同。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国民党新军阀;在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在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美国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5、新民主主义革命核心问题是什么?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P41)

(P41)武装斗争: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

6、新民主革命三大法宝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P49)

第三章

(P56)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7、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过渡时期总路线特征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向社会主义发展的过渡性的社会,具有过渡性质。即,过渡性社会。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P58、59)

12、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时间及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P69)

意义: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2.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4.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5.它不仅再次证明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一起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济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P71-73)

第四章

(P76)《论十大关系》 :

《论十大关系》是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提出,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这一根本思想。《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吧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P77)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刻汲取苏联的经验教训,认真分析和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

(P78)主要矛盾: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实现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第五章

(P9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重要基础。

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P96) 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P97)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社会基本矛盾各是什么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贯穿于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P101、103) 2、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P77)

(P10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在不同时期会显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只有既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的发展阶段,又认真分析不同时期具体的阶段性特征,才能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具体国情。并据此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第六章

9、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P113)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做出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社会主义总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P11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为什么:第一,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第二,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第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搜索更多关于: 毛概复习整理 的文档
毛概复习整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raae2enht4zk8n0i2ay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