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图8.5.1a),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对于三桩承台,钢筋应按三向板带均匀布置,且最里面的三根钢筋围成的三角形应在柱截面范围内(图8.5.15b)。承台梁的主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关于最小配筋率的规定,主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架立筋不宜小于10mm,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图8.5.15c);
4.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70mm,当有混凝土垫层时,不应小于40mm。
第8.5.16条 柱下桩基承台的弯矩可按以下简化计算方法确定: 1.多桩矩形承台计算截面取在柱边和承台高度变化处(杯口外侧或台阶边缘,图8.5.16a):
Mx=∑Niyi (8.5.16-1) My=∑Nixi (8.5.16-2) 式中
Mx,My---分别为垂直y轴和x轴方向计算截面处的弯矩设计值; xi,yi---垂直y轴和x轴方向自桩轴线到相应计算截面的距离;
Ni---扣除承台和其上填土自重后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第i桩竖向力设计值。 2.三桩承台
1)等边三桩承台(图8.5.16b):
M=Nmax/3(s-√3c/4)
(8.5.16-3) 式中
M---由承台形心至承台边缘距离范围内板带的弯矩设计值;
Nmax---扣除承台和其上填土自重后的三桩中相应于荷载效应其本组合时的最大单桩竖向力设计值; s---桩距;
c---方桩边长,圆柱时c=0.866d(d为圆柱直径)。 2)等腰三桩承台(图8.5.16c):
M1=Nmax/3(s-0.75c1/√4-a2 (8.5.M2=Nmax/3(as-0.75c2/√4-a
2(8.5. 式中
M1,M2---分别为由承台形心到承台两腰和底边的距离范围内板带的弯矩设计值;
s---长向桩距;
a---短向桩距与长向桩距之比,当a小于0.5时,应按变截面的二桩承台设计;
c1,c2---分别为垂直于,平行于承台底边的柱截面边长。
第8.5.17条 柱下桩基础独立承台受冲切承载力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对承台的冲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图8.5.17-1):
Fl≤2[βox(bc+aoy)+βoy(hc+aox)]βhpfth0 (8.5.Fl=F-∑Ni (8.5.βox=0.84/(λ ox+0.2) (8.5.βoy=0.84/(λ oy+0.2) (8.5. 式中
Fl---扣除承台及其上填土自重,作用在冲切破坏锥体上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冲切力设计值,冲切破坏锥体应采用自柱边或承台变阶处至相应桩顶边缘连线构成的锥体,锥体与承台底面的夹角不小于45°(图8.5.17-1); ho---冲切破坏锥体的有效高度;
βhp---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其值按本规范第8.2.7条的规定取用。
βox,βoy---冲切系数;
λox,λoy---冲跨比,λox=aox/h0、λoy=aoy/ho,aox、aoy为柱边或变阶处至桩边的水平距离;当aox(aoy)< 0.2h0时,aox(aoy)= 0.2h0,当aox(aoy)> h0时,aox(aoy)= h0; F---柱根部轴力设计值;
∑Ni---冲切破坏锥体范围内各桩的净反力设计值之和。 对中低压缩性土上的承台,当承台与地基土之间没有脱空现象时,可根据地区经验适当减小柱下桩基础独立承台受冲切计算的承台厚度。
2.角桩对承台的冲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多桩矩形承台受角桩冲切的承载力应按下式计算(图8.5.17-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