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
第一章
一、单选题
1. 1分子ATP分子内含有( )高能磷酸键。 A、1 B、2 C、3 D、4 2. ATP储量最多的组织是( )。 A、心肌 B、肝脏
C、骨骼肌 D、肾脏
3. 骨骼肌收缩时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质是( )。 A、糖 B、脂肪 C、CP D、ATP 4. 体内快速能量储存体是( )。 A、 CP B、ATP C、 ADP D、AMP
5. 线粒内合成的ATP,不能直接透过线粒体膜,故要把能量传递给工作肌纤维,必须通过( )实现。
A、工作肌内渗透压的改变 B、工作肌肌节构型变化 C、工作肌中肌酸与磷酸肌酸互变 D、工作肌强烈收缩 6. 组成ATP分子的糖是( )。
A、核糖 B、脱氧核糖
C、葡萄糖 D、果糖
7. 催化CP分子合成ATP酶是( )。 A、CK B、MK
C、ATP酶 D、磷酸化酶 8. CP再合成速度较快,( ) CP恢复一半,( )基本恢复到运动前水平
A、21s,5min B、60s,2min C、21s,3min D、60s,3min 9. 多糖在人体内主要储存形式是( )。
A、血糖 B、肝糖原和肌糖原 C、糖蛋白 D、纤维素 10. 血糖的主要成分是( )。 A、果糖 B、糖原
C、 葡萄糖 D、乳糖
11. 下列物质除( )外,其余能为人体消化。 A、淀粉 B、乳糖 C、纤维素 D、果糖
12. 维持大脑正常生理机能所需的能源物质主要来自( )。 A、大脑的糖储备 B、肌糖原
C、肌肉中的葡萄糖 D、血液中的葡萄糖 13. 储存糖原最多的组织是( )。
A、肝 B、肌肉 C、肾 D、心
14. 低血糖时首先受影响的器官是( ),因此,运动时低血糖会引起神经中枢疲劳。
PH
A、脑 B、肝 C、心 D、肌肉
15. 氧化1g脂肪可释放37.71KJ热能,而氧化1克糖可释放18KJ热能,原因是脂肪含( )。 A、“C、H”元素多 B、“O”元素多 C、“C、O”元素多 D、“C”元素多 16. 下列关于脂肪的阐述正确是( )。
A、脂肪又称类脂 B、就是甘油脂类
C、脂肪是体内直接供能者 D、脂肪又称甘油三酯 17. 关于脂肪的生物学功能错误的是( )。
A、供能 B、储能 C、抗震 D、构成生物膜 18. 血浆中HDL的主要功能是( )。
A、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及胆固醇 B、转运内源性胆固醇 C、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及胆固醇 D、逆向转运胆固醇 19. 体内的必需氨基酸共有( )种。 A、20 B、8 C、12 D、6
20. ?-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是( )。
A 、?-碳原子上连接-NH2 B、?-碳原子上连接-COOH
C、?-碳原子上连接酮基 D、?-碳原子上连接-NH2和-COOH 21. 肽键的正确表示法是( )。
A、—CO—NH— B、NH2—CO— C、—NO—CH— D、—CH—NO—
22. 测定某一生物样品的含氮量为4g,则该样品中所含蛋白质为( A、25 B、50 C、60 D、100
23. 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 )种。 A、8 B、20 C、40 D、12
24. 组成蛋白质分子的特征元素是( )。 A、 C B、 H C、 O D、 N
25. 蛋白质元素组成中氮元素的平均含量接近( )。 A、 13% B、 16% C、 6.25% D、 18%
26. 维持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 A、肽键 B、盐键 C、氢键 D、疏水键
27. 在相同重量时,代谢产生能量最多的物质是( )。 A、糖 B、蛋白质 C、脂肪 D、胆固醇
二、是非题
1. 当运动至力竭时,运动肌内ATP接近耗尽。
g。 )PH
2. 在骨骼肌细胞线粒体合成ATP,可以直接透过线粒体膜而被利用。
3. 蔬菜、水果中含有的葡萄糖、果糖、蔗糖属于糖类,淀粉、纤维素不属于糖类。
4. 三磷酸腺苷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
5. 运动训练后不能显著改变骨骼肌细胞ATP的贮量。
6. 磷酸肌酸(CP)是由肌酸与磷酸通过高能磷酸键结合而成。77. 耐力性运动时,脂肪氧化供能起着节省糖的作用。 8 常见的低聚糖是麦芽糖、半乳糖和蔗糖。
9. 糖是机体唯一能在无氧和有氧条件下分解代谢提供能量的物质。 10. 长时间运动时,血糖下降是导致运动性疲劳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11. 每克脂肪与每克糖或蛋白质产生的能量一样多。
12. 短时间大强度运动中,蛋白质分解代谢供能起到重要作用。 13. 蛋白质的功能多样性是由于它的结构复杂性所决定的。 14. 蛋白质是体内含量和种类最多的物质,它承担着生命过程中几乎所有重要的生物功能。
15. 蛋白质分子中含量最多的是N元素。 16. 磷酸肌酸是线粒体内外的能量传递体。 17. 自然界中脂肪酸碳原子数通常为奇数的。
18. 长期从事运动的人体脂百分比较一般人少,同时,其血浆中HDL的含量也较高。
19. 高水平耐力运动员脂肪氧化分解的能力明显低于一般人。
20. 在进行长时间大强度运动时如果需要蛋白质参与供能时,首先消耗的是“生理贮备”的少量可变蛋白质。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A 5、C 6、A 7、A 8、C
9、B 10、C 11、C 12、D 13、B 14、A 15、C 16、D
17、D 18、D 19、B 20、D 21、A 22、A 23、B 24、D 25、B 26、A 27、C 二、是非题
1、X 2、X 3、X 4、X 5、√ 6、√ 7、√ 8、X
9、√ 10、√ 11、X 12、X 13、√ 14、√ 15、X 16、√ 17、X 18、√ 19、X 20、√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区别是( )。
A、 只能加速热力学上能进行的反应 B、 高度专一性 C、 降低活化能
D、 缩短达到化学反应平衡的时间 2 酶的化学本质是( )。
A、多糖 B、脂类 C、核酸 D、蛋白质
PH
3 下列有关酶的概念哪一项是正确: A 所有蛋白质都有酶活性 B 酶都有活性中心
C 其催化活性都需特异的辅助因子 D 一些酶的活性是可以调节控制的 E 以上都不对 4 全酶是指( )。
A、酶—底物复合物 B、酶蛋白—辅助因子复合物 C、酶—抑制剂复合物 D、酶的无活性前体 5 酶起催化作用的关键部位是( )。 A、结合基团 B、酶蛋白 C、催化基团 D、活性基团 6 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不受哪一因素影响: A、[S] B、[E] C、[pH] D、 时间 E、 温度 7 关于酶的活性部位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酶起催化作用的关键部位 B、 由必需基团所组成
C、 辅基或辅酶是活性部位的组成部分 D、 一些活性部位含有金属离子 8 酶的活性中心是指:
A、 酶分子上的几个必需基团 B、 酶分子与底物结合的部位
C、 酶分子结合底物并发挥催化作用的关键性三维结构区 D、 酶分子中心部位的一种特殊结构 E、 酶分子催化底物变成产物的部位 9 酶催化反应的高效率在于:
A 增加活化能 B 降低反应物的能量水平 C 增加反应物的能量水平 D 降低活化能 E 以上都不对
10 在常温常压及中性pH条件下,酶比一般催化剂的效率可高: A 10~102倍 B 102~104倍 C 104~108倍 D 108~1012倍 E 1020倍以上 11 对全酶的正确描述指 A 单纯有蛋白质的酶 B 酶与底物结合的复合物
C 酶蛋白—辅酶—激动剂—底物聚合物 D 由酶蛋白和辅酶(辅基)组成的酶 E 酶蛋白和变构剂组成的酶
12 结合酶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才有活性:
A 酶蛋白单独存在 B 辅酶单独存在 C 亚基单独存在 D 全酶形式存在 E 有激动剂存在
13 含LDH5丰富的组织是
A 肝组织 B 心肌 C 红细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