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第1讲 神经调节
一、 单项选择题
1. (2016·南京、盐城一模)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刺激③而发生肌肉收缩的现象称为反射
B. 正常机体内,兴奋在结构①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C. 图中神经元的细胞体均位于结构②处 D. a、b依次表示反射弧的效应器和感受器
2. (2016·连云港模拟)下列实例分析正确的是 ( )
A. 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言语区的S区
B. 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神经中枢只有躯体感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
C. 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H区和S区 D. 某同学正在跑步,下丘脑和脑干未参与调节
3. (2016·苏锡常镇二模) 甘氨酸(Gly)在神经系统中可作为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神经元,并使下一神经元受抑制,它的受体是膜上的某种离子通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甘氨酸与受体结合后离子通道打开,导致阳离子内流
B. 如某毒素可阻止甘氨酸释放,该毒素可破坏神经元之间正常的抑制性冲动的传递 C. 突触前膜释放甘氨酸的方式是胞吐,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D. 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甘氨酸可被细胞吸收后再度利用
4. (2016·扬州模拟)下图甲是测量单一神经纤维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实验模式图,R表示记录仪器,S是一个电刺激器;图乙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若将R放在②处,在④处用S给予一个足够强度的刺激,下列各组判断全部正确的是 ( )
选 R指针是否偏转 效应器是否 项 发生反应 A 是 否 B 否 是 C 否 是 D 是 是 是否发生反射 否 否 是 否 5. (2016·淮阴模拟)渐冻人是指肌萎缩侧索硬化,也叫运动神经元病。它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包括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等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如下图为渐冻人的某反射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若以针刺S,渐冻人无法感觉到疼痛
B. 若刺激Ⅲ处,在③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的释放
C. 若刺激Ⅱ处,渐冻人的M发生轻微收缩,则该过程可以称为反射 D. 若刺激Ⅰ处,则在Ⅲ处可以检测到动作电位
1
6. (2016·盐城模拟)下图甲是传出神经上一段与骨骼肌相连的部分,其结构类似于突触。乙图为甲图某区域放大后的亚显微结构模型图。以下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
A. 乙图为甲图d部位放大示意图,其突触小体内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 乙图中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①处膜内电流方向是c→b C. ⑤为突触间隙,其内可含有多种激素
D. 适宜强度电刺激电位计q之前的某处,电位计有电位变化但骨骼不收缩,即可判定d结构受损
7. (2016·如东模拟)黑寡妇毒蜘蛛毒液中的蛛毒素(蛋白质)可与人的脑神经突触前膜的跨膜蛋白相互作用,并可以非常强烈地诱导神经递质持续释放。下列有关推论不正确的是 ( )
A. 蛛毒素能促进突触小泡向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 B. 蛛毒素作用后,突触小体内线粒体的分解代谢活动增强 C. 蛛毒素入侵到组织液会导致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无法被灭活 +
D. 蛛毒素发挥作用后会引起突触后膜持续发生Na内流现象 8. (2016·苏州模拟)如下图表示用微电表测定神经纤维ab及对其上的某处刺激后记录的某一时刻膜电位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神经冲动正从b端向a端传导 +B. ①⑤处均没有发生Na的跨膜转运 +
C. ③⑤处均有K外流,且速度相同
D. ③处电表指针即将向右偏,④处电表相反 9. (2016·南京、盐城、连云港二模)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分别如下图1、2所示。此种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若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2所示效果。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图1 神经突触
图2 某种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机理
A. 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B. 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
C. 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D. 局部麻醉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10. (2016·海安模拟)现有四个刚制备的蛙坐骨神经肌肉标本(如下图),给予一定强度的电刺激,肌肉均能收缩。现将标本分别浸泡在下表所示的任氏液中分别进行实验。现给蛙坐骨神经各一个适宜的刺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2
标本编号 任氏液中添加的化学物质 标本1 无 标本2 肉毒杆菌毒素 标本3 马拉松 标本4 箭毒 抑制胆碱与乙酰阻碍突触酯酶活性胆碱受作用机为肌肉提供等渗环前膜释放(胆碱酯体结合,+制 境 乙酰胆碱 酶分解乙关闭Na酰胆碱) 通道 A. 任氏液能够保持肌肉的正常活性
B. 突触中乙酰胆碱含量最少和最多的分别为标本2、3 C. 标本1、标本2和标本4中的肌肉均保持松弛 D. 标本3中的肌肉持续收缩直至疲劳 二、 多项选择题 11. (2016·泰州模拟)如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①②是指反射弧中的两位点),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 引起Ⅱ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突触后膜 B. 静息状态时神经元无离子进出
C. 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D. 刺激①处,①处的膜内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
12. (2016·苏北四市一模)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
A. 在⑤处给予适宜刺激,可以在③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B. 一定强度的刺激才能导致b处的电位变化 +
C. a、c处电位形成的原因是Na外流
D. 完成反射所需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⑥的数量 13. (2016·南通、扬州、泰州三模改编)反馈在神经网络中广泛存在。下图表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闰绍细胞(兴奋时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共同支配肌肉收缩的途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图中神经细胞及肌肉组成反射弧,其中肌肉和闰绍细胞属于效应器 B. 若在a点给予适宜刺激,在图中其他3点均能测得膜电位变化 C. 闰绍细胞转运和释放神经递质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D. 图示反馈回路有利于运动神经元对肌肉运动的精准控制 三、 非选择题
14. (2016·泰州一模)一种嗅觉受体细胞只拥有一种类型的气味受体,当气味分子扩散到我们的鼻端黏膜处的嗅觉受体细胞处时,气味分子可以黏附于细胞膜上特殊的气味受体上,进而让人形成特殊的嗅觉。下图为反射弧的部分示意图及其末端的放大图像。请据图回答:
3
(1) 图中A结构为反射弧结构中的 ,兴奋在B结构处传导是单向的,其原因是
。
(2) 若在a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后,电流计指针将发生 次偏转,兴奋以 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最后在 产生嗅觉。 2++2++(3) 少量的气味分子与气味受体蛋白结合,激活Ca/Na离子通道, Ca /Na大量内流,使膜2+--内外电位发生变化,内流的Ca进而激活Cl通道,Cl大量外流,使 ,从而形成动作电位,此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发生的变化是 。
(4) 不同种嗅觉受体细胞拥有不同种类型的气味受体,其根本原因是 。
15. (2016·通泰扬淮二模)如下图表示兴奋通过神经—骨骼肌接头引起骨骼肌收缩的部分++过程。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Ach)作用于A(受体兼Na通道),通道打开,Na内流,产生动作2+2+电位。兴奋传导到B(另一受体)时,C(Ca通道)打开,肌质网中Ca释放,引起肌肉收缩。请分析回答:
(1) 神经—骨骼肌接头属于反射弧中 (填结构)组成部分,骨骼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为 。 +
(2) 轴突末端释放Ach的方式是 ,Na由通道进入细胞内,其运输方式是 。 (3) 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这是因为 。
(4) 神经—骨骼肌接头上存在分解Ach的胆碱酯酶,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可推测有机磷农药中毒后,会出现 症状。
(5) 细胞外钙离子对钠离子存在“膜屏障作用”(即钙离子在膜上形成屏障,使钠离子内流减少)。临床上血钙含量偏高,会引起 症状。
1. B 【解析】 反射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刺激③而发生肌肉收缩的现象只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参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能称为反射;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但在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单向的;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不在结构②处;a、b分别表示反射弧的感受器和效应器。 2. A 【解析】 从题干可知,患者能够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不会讲话,说明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言语区的S区;盲人在用手指触摸盲文时,首先要接受盲文的刺激,产生感觉;做题时大脑皮层各区均参加。
3. A 【解析】 根据甘氨酸能使下一神经元抑制,说明甘氨酸与受体结合后,离子通道打开,导致阴离子内流。
4. B 【解析】 图乙中,由③(神经节)和突触的结构特征可以判断①是感受器,⑥是效应器,在④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故②处不会有电位变化,R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
5. B 【解析】 由于渐冻人损伤的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若以针刺S,渐冻人能感觉到疼痛;由于Ⅱ处位于传出神经上,若刺激Ⅱ处,渐冻人的M发生轻微收缩,但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则该过程不可以称为反射;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刺激Ⅰ处,在Ⅲ处检测不到动作电位。
6. C 【解析】 膜内电流方向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即b→c;按D项描述刺激后,电位计发生电位变化,但骨骼肌不收缩,只能说明传出神经结构完整,但不能确定骨骼肌的情况。 7. C 【解析】 蛛毒素作用后,突触前膜持续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小体内突触小泡的移动及突触前膜的胞吐作用均增强,故线粒体内的分解代谢活动会增强;蛛毒素发挥作用后,递质的持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