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开元末年以后, 唐玄宗 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各地的 节度使 势力膨胀。 2.755年, 安禄山 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 史思明 一起发动叛乱,史称 “安史之乱” 。
3.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 由盛转衰 ,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地方上逐渐形成 藩镇 割据的局面。 知识点二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4.唐朝后期,统治腐朽, 宦官 专权, 藩镇 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5.人民生活困苦,爆发了大规模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 长安 ,建立政权。 6.907年, 朱温 建立了 后梁 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知识点三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7.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与南方地区先后出现了一系列政权,史称 “五代十国” ,这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8.这一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 政治统一 的历史影响和各地 经济发展 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藩镇割据
材料一 “……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敌人乘之,遂擅署吏,以赋税自私,不朝献于廷,……以土地传授子孙。……”
——《新唐书·方镇表序》
材料二 “……唐自中世以后,收功弭乱,虽常倚镇兵,而其亡也亦终以此,……” ——《新唐书·方镇表序》
(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什么社会弊病?这种弊病是如何形成的? 反映了唐朝藩镇割据的社会弊病。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增设了许多节度使,不少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这就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2)材料一中的划线部分说明了什么?
说明藩镇可以自行委派官吏,不向中央交纳赋税,职位传子或部将,不受中央节制。 (3)材料二中的“而其亡也亦终以此”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唐朝被藩镇势力——朱温所灭。发生了公元907年。
第6课 北宋的统治
1.960年,后周大将 赵匡胤 在 陈桥驿 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 2.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 先南后北 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 中原 和 南方 的分裂割据局面。
3.宋太祖还加强中央集权,首先解除 禁军将领 的兵权,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4.在中央,宋太祖采取 分化事权 的办法,削弱 相权 。在地方,派 文臣 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 转运使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知识点二 重文轻武的政策
5.为防止唐末以来 武将 专柜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 文臣 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 抑制武将 、提升 文官地位 的政策。
6.当时的 文官 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 武将 。 7.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 科举制 。在全国营造了浓厚的 读书 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 文化素养 的提高,造就了宋朝 科技 发达、 文化 昌盛、人才辈出的 文治 局面。
8.宋朝的 重文轻武 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 尚武轻文 的风气,杜绝了 武将 跋扈和 兵变政移 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黄袍加身”
1.这个故事在历史上还有一个名称是什么? 陈桥兵变。
2.有人认为赵匡胤黄袍加身是早有预谋的,你觉得是这样吗?
是这样的。客观地讲在当时的时代,谁兵强马壮谁就能当皇帝,历史恰恰给了他这个机会,黄袍加身只不过是个借口而已。
“杯酒释兵权”
材料 (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言极此,天地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削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3.“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指的是怎样的一种历史现象? 五代十国时期军阀间混战不休,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4.赵普认为“战斗不息”的原因是什么? 藩镇割据,地方将领权力过大。
5.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目的何在? 将兵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 契丹族 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 长城 ,带去了 中原 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2.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 耶律阿保机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发展生产,创制 文字 ,国力不断增强。
3.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 党项族 ,原属 羌族 的一支。唐朝时集中到甘肃、陕西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
4.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 元昊 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 西夏 。元昊仿效 唐宋 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发展农业生产,还创制了 西夏文字 。 知识点二 辽与北宋的和战
5.辽太宗时,占领 燕云十六州 ,从此,辽与 中原王朝 的冲突加剧。
6.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 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宰相 寇准 力劝皇帝亲征打败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史称 “澶渊之盟” 。 知识点三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7.元昊称帝后,多次率军进攻 北宋 , 宋朝 被动挨打,节节败退。 西夏 也遭受很大损失。后来,双方订立和约。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1.女真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 黑龙江流域 和 长白山 一带。
2. 11世纪 ,完颜部落的首领 阿骨打 进一步完成了女真族各部的统一,力量不断增强。
3.12世纪初期,阿骨打起兵抗 辽 。1115年,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 大金 。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 军政体制 ,颁行 女真文字 ,发展生产,势力迅速壮大。 知识点二 金灭辽及北宋
4.1125年, 辽 被金所灭,之后金发动了对 宋 的战争。
5. 宋徽宗 、 宋钦宗 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1127年,金攻破开封, 北宋 灭亡。 知识点三 南宋的偏安
6.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 赵构 登上皇位,后来定都临安,史称 南宋 。 7. 岳飞 等抗金将领率军 北伐 ,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
8.宋金达成和议,双方以 淮水 至 大散关 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