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课时计划(教案)
科目:外科学 班级高职06-1,2,3授课时间:07年9月11日 第 3次课 授课老师 朱正康 章节: 第四章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衡(二) 参考书: 媒体:多媒体,板书 重点难点:
《黄家驷外科学》第六版 1.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机体对酸碱平衡紊乱的调节机理。 3.血气分析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第一学时
酸碱平衡
一、机体对酸碱平衡紊乱的调节(15分钟) 二、血气分析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10分钟)
三、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诊断,临床症状和治疗(20分钟)
第二学时
四、代谢性碱中毒的病因,诊断,临床症状和治疗(20分钟) 五、呼吸性酸中毒的病因,诊断,临床症状和治疗(10分钟) 六、呼吸性碱中毒的病因,诊断,临床症状和治疗(10分钟)
本次课小结要点:
1. 当发生酸碱平衡紊乱时,机体通过血液的缓冲系统,肺的呼吸及肾脏的调节来纠
5
正酸碱平衡的紊乱。
2.当发生酸碱平衡紊乱时,除病史和症状可提供依据外,希望有判断H+浓度,呼吸性 指标,代谢性指标的检验方法。血气分析可提供此依据。
3.代谢性酸中毒是临床多见的一种酸碱平衡紊乱,其常见原因是体内碱性液体的丧 失,体内有机酸生成过多和肾功能不全。根据其存在的病因,临床症状和血气分析, 可确定诊断,严重者可用NaHCO3来纠正。
4.代谢性碱中毒也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酸碱平衡紊乱。常见原因为酸性物质丧失过多, 碱性药物应用过多和利尿药的应用及低钾。
根据其存在的病因,临床症状和血气分析,可确定诊断,严重者用酸来纠正。
本次课复习思考题:
1.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诊断,临床症状和治疗。 2. 代谢性碱中毒的病因,诊断,临床症状和治疗。 3. PH,HCO3-,PCO2,B.B,B.E的临床意义。
4. 代谢性酸中毒时,PH,HCO3-,PCO2,B.B和B.E的变化。 5. 代谢性碱中毒时,PH,HCO3-,PCO2,B.B和B.E的变化。
6
武汉大学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课时计划(教案)
科目:外科学 班级高职06-1,2,3授课时间:07年9月13日 第 4次课 授课老师 朱正康 章节: 第五章 输血 参考书: 媒体:多媒体,板书 重点难点:
《黄家驷外科学》第六版 1. 输血的适应症和并发症的防治 2. 大量输血对机体代谢的改变及其防治 3. 自体输血的方法
4. 血液成分制品的种类和应用
对策:
1.从实际应用出发,紧密结合临床进行讲授
2.在学生掌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适当讲述有关输血的进展情况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学时
一、输血的概念及其意义
二、输血的历史、发展、概况及将来 三、输血前准备、方法 四、输血的指征(四大适应症)
1. 大出血
2. 慢性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3. 严重感染 4. 凝血异常 五、外科输血的特点
7
六、输血的主要并发症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on-hemolytic febrile transfusion reactions) 2.过敏反应 3.溶血反应 4.细菌污染反应 5.循环超负荷
6.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疾病传播、免疫抑制
第二学时
七、输血的主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原则
八、输血传播的疾病 九、自体输血的方法
1.回收式自体输血(salvaged autotransfusion)
2.预存式自体输血(predeposited autotransfusion)
3.稀释式自体输血(hemodiluted autotransfusion) 十、血液制品的种类及适应症 1.红细胞制品 2.白细胞制品 3.血小板制品 4.血浆成分
5.血浆蛋白成分 6.造血生物工程制品
本次课小结要点:
1.掌握输血适应症
主要为急、慢性血容量和血液成分丧失,重症感染及凝血机制障碍。 2.熟悉输血潜在的并发症及危害性的防治
常见输血并发症: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循环超负荷、细菌污染反应。 输血传播相关疾病:肝炎、爱滋病、梅毒等。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