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诗意栖居、活力社区”的理念,通过深入研究分析形成。社区新建15栋高层住宅,南、西、东三面建设沿街商业区域。
社区设置东西南北四个大门,两条主干道贯穿整个社区,社区内设置环形路主干道,休憩平台区7个点缀其中,社区外围布置商业区,区内外分离,实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组合。做到诗意栖居、活力社区的组合。
7、道路交通设计
概念提出:方案结合对片区周围路网的分析,疏通城市的主次干道,形成发达的交通网络。
1、车行系统。随着社会发达程度的提高,车辆越来越多,车多人多已经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综合体,采用非常合理的布局方式,才能很好的解决这个矛盾体。2016年初中央文件初提倡开放住宅小区,打通小区内毛细路网,有力的缓解了现实的交通压力,同样给人车混流的课题研究带来了挑战,怎样化解这对矛盾体,本项目的设计经过细心的研究,采用了人车交通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工具分割的方案。建成的社区使用车与人不同的交通道路的方式,采用人车分流的方式,社区设置东西南北四个敞开式大门,机动车进入社区大门后即可转入地下停车场或由主干道进入地上停车位,两条主干道贯穿整个社区,社区内设置环形路主干道的设计,消防救灾、医疗救助、乔迁搬家非常便捷。
停车场库的布置在满足居民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结合住宅底层进行布置,设置在地下,并在地面设有临时访客停车位。地面停车主要利用大门外路边就近设置,不仅满足了临时访客的停车需求,也满足了周边商业停车的需求。
2、人行系统。行人进入社区直行,直接进入石板铺成的人行专用步行小道,步行小道用不规则的园林手法连接各个单元入口,步行小道和景观密切相连,不受车辆干扰。通过人车分流的形势,既方便车辆的进出,又方便行人的进出,实现了社区动与静的结合,不仅保证了社区内行人活动的安全,同时也保证了社区内安静、舒适的住宅环境。项目住宅组团室外道路及设施考虑残疾人和老年人的使用要求,进行无障碍设计。 8、景观设计
本项目以建设生态人居住宅组团为目的,具有超前性、先到行,贯彻尊重自然的原则,充分利用景观资源,强调绿色与组团流线、居民活动的有机融合。最大限度的发挥绿地功能,满足不同层次活动的需求,将建筑组群与绿色活动空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1
景观的整体布局采用十字中轴线,多个分区的设计。即分为轴线景观和宅间绿地两大部分,每个部分再分区进行不同主题的设计。
主题景观轴在东、西们与南、北门相对的两条轴线上,两条景观轴线上布置7个供休憩用的独立式的园林艺术平台,建筑艺术小品分列在两条主轴两侧,每到一个艺术平台都有不同的景观,掩映在四季常青的树木之中,让人眼前一亮。并采用现代流行的二维码技术,在地面或建筑小品上设计部分二维码,利用手机扫一扫的功能,就可查看与“太公”相关的文化历史故事。
社区正中间,也就是两条景观轴线的交汇处,采用具有灵性的区域水系,实现了静态环境中的动态化,因为水景的存在而充满活泼、灵动的气氛。
社区内采用带状绿地布局,结合建筑布局和空间轴线同时将轴线景观、宅间绿地相融合,使之成为统一整体。浓浓绿意渗透于组团的每一个角落,使住户充分享受大自然无可比拟的魅力。
五、建筑设计 (一)、总体设计 1、特色设计:
定位于绿色住宅、科技住宅、齐文化区域。从建筑风格、住宅单体设计、单户设计到材料选用始终贯彻生态+绿色、科技+时代、文化+齐韵的设计主线,像比较现代的新风系统、只能家居、立体植物等等都很好的应用其中。
2、功能分区设计:
整体布局南低北高,形成一种强烈的立体感。规划建设 15 栋高层建筑居住。整个项目功能区划分为5大部分,住宅区功能区、服务功能区、交通功能区、停车功能区、休闲功能区。各个功能区域界限清晰、布局合理,保证了居民生活住宅质量。
社区以居住+公建的立体模式,沿街布置半围合式商业、医疗、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动众取静,营造出富含文化底蕴的生活居住和服务空间。
3、建筑朝向设计:
住宅朝南向布置,让主要的卧室和客厅处在南面,接受最好的日照条件,满足北方地区对日照的要求。通过设计优化,能够保证每户的位置都能最大限度的接受光照条件。
22
4、交通、停车设计:
社区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大门,每个大门都内的主干道路都连接城市主要道路,主干道采用十米宽的沥青路面,并设计消防出入口。社区内住户的车辆进入大门后即可转入地下停车场或进入地上停车位,社区内的车行主干道路平常不开放,主要共行人使用,只有消防救灾、医疗救护、乔迁搬家或其他应急的时候才使用,这样实现了人、车分流,提高了居民的安全保障,也实现了动中有静的生活场所。
社区内道路采用环状布置,尽可能减少道路对绿化的影响。社区道路与住宅之间有支路连接,支路宽度 2m。绿化系统内设有步行休闲系统,步行小道和景观密切相连,不受车辆干扰,成为居民休闲、交流、活动的好场所。
5、消防
消防是高层设计的重点,也是保障居民生命财产的必备手段,消防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住户的利益。在本项目的高层建筑中,布置有多个电梯及管道(水、暖、空调专业)、电缆(强电、弱电)等垂直布置的竖井。竖井贯穿各个楼层,一旦某处发生火灾,临近火源处的竖井会因热压作用产生极大的抽吸力,使火势沿楼层蔓延,造成人员疏散困难,通道堵塞,消防人员难以进入火场灭火。火灾的直接损失就是人员的伤亡及财产焚毁。因此,对大型公共建筑、高层建筑必须设置完善合理的消防灭火系统,保证在发生火情时,能及时扑救和封锁火道,以最短时间疏散人员,控制火势,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本项目通过优化消防设计,在总平面设计是保证消防通道优先设计,符合防火规范的要求;大部分单元设置两座消防楼梯,保证了疏散的要求;防火分区合理的布局,满足了防火分区的要求;设置自动排烟系统,使得防火效果更好;新材料的应用,大大的减少了防火隐患的形成。社区设计室外消火栓,沿道路布置,消防通道环通顺畅,室内消防控制中心及安全监控中心设于公建用房内,便于管理,消防喷淋、通风设计齐全。
项目社区在靠近规划主干道一侧设置社区主要出入口,靠近次干道一侧设置次出入口,每栋高层居住建筑设 15m38m 消防登高场地,满足消防要求。消防通道环通,消防控制中心及安全监控中心设于公建用房内,消防栓间距要求小于 120m,沿道路布置且靠近路口,保持消防通道的顺畅。
6、日照
按照淄博市日照计算方法以及国家的相关法规,居住建筑之间以及与居住建筑相邻的建筑之间的建筑间距应满足被遮挡居住建筑底层大寒日满窗日照不小于 2 小时 15 分的日照要求。
23
7、城市界面
高层住宅插桩式布置打开了城市界面,沿街公建结合地形高差梯次配置。形成丰富的城市天际线。
8、环保防疫
按规划要求,垃圾要求袋装处理,社区设置 多处垃圾收集点,定点位运送至垃圾站,对社区的生活废、污水排放实行严格管理,区内禁止烧油类燃料,对社区内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必须按要求统一建设,绿化用地应充分,不使地面裸露。
(二)总体平面设计 1、总平面布置
社区总图指标如下表所示:
序号 1 2 3 4 5 6 7 8 项目 总用地面 建设用地 建筑面积 建筑占地面积 容积率 建筑密度 绿地率 道路用地 单位 万m2 万m2 万m2 万m2 万m2 数量 7.79 7.07 2.028 1.874 2.911 0.265 0.365 1.306 备注 2、竖向规划设计
本项目竖向规划设计综合利用地质条件,合理布局道路、建筑、绿地,及顺畅地排除地面水。设计原则:
(1)尽可能的避免大开挖,减少工程的土方量; (2)尽可能的不要减少住宅的面积; (3)方便居民出行、方便使用;
(4)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将高差均等,便于项目的进一步操 作;
(5)在设计中尽可能的考虑台地绿地设计。
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