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教学设计 2018.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在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感悟运算本质。 3.在用抽象文字表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 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各种美丽的鲜花图片:
师:同学们,看着这些鲜花,有什么感觉? 生:非常漂亮,简直太美了??
师:花不仅仅漂亮,而且人们还赋予她很多美好的含义。荷花象征着纯洁,牡丹则象征着高贵,梅花象征着坚贞不屈,紫荆象征着兄弟和睦。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数学的眼光来欣赏美丽的鲜花。 2. (出示主题图)
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5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
二.自主探究,概括乘除法意义。 (一)概括乘法意义。 1.师:谁能用加法解答? 生1:3+3+3+3+3=15(枝)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1:每个花瓶中有3枝花,5个花瓶一共就是5个3相加。 2.师:用乘法算式就是? 生2:3×5=15(枝)
3.师:看来5个3相加也可以表示为3×5。你认为哪种表示方式更简便呢?为什么? 生:乘法,因为加数个数多时可以用一个数表示个数。 4.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 生: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板书:乘法定义)
5.师:你知道乘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以3×5=15为例 生:3和5都叫因数,15叫积。
师:由此,我们可得到一个关系式,因数×因数=积。 (板书: 因数×因数=积)
(二)概括除法意义。 1.课件出示:
师:你能结合情景和这个乘法算式也改写出用其他运算方法计算的问题吗?小组讨论一下。 生1:有15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
生2:有15枝花,平均插到5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 师:都怎么列式?
生3:第一道15÷3=5(瓶),第一道15÷5=3(枝) 3.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
生:因为知道了两个因数的积,求另一个因数。
4.师:想一想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然后,请你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除法? 生: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 (板书:除法定义)
5.师:你知道除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 生:除号前面的叫被除数,后面的叫除数,结果叫做商。 师:由此,我们可得到一个关系式,被除数÷除数=商。
三.探讨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师:观察黑板上的算式,想一想:乘法各部之间有什关系?除法各部分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板书课题: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 3.整理总结:
(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4.师:请观察我们总结的结论,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小组交流一下。 生1:乘法是除法的相反运算、
除法是乘法的相反运算。 生2: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学以致用:数学书P6做一做
根据36×14=504,不计算直接写出后面算式的结果。 504÷14=( ),504÷36=( )
6.师:我们通过这三个算式的联系,初步了解了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而且验证了乘、
除法之间的关系。希望大家能灵活运用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7..师:关于乘、除法的知识研究到这里,你还有什么疑问或还想深入研究的吗? 生: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师:关于这个问题大家是怎么想的呢?具体的内容我们下节课就要研究,请你回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下面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数学书P7 练习二 1)
①蜗牛每小时可爬行5m,6小时能爬行多少米? ②120支铅笔,每12支装一盒,可以装几盒? ③蜗牛6小时爬了30m,平均每小时爬行几米?
④一头大象的体重是5600kg,正好是一头牛的8倍。这头牛重多少千克? (2)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17×42=714 714÷17=42 714÷42=17 208×67=13936 2.综合练习:判断:(数学书 P8 9)
已知△+□=?,◇×◆=☆,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① □+?=△( )② ?-△=□( ) ③☆÷◆=◇( )④☆×◇=◆( )
五.课堂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设计意图】适当的反思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更可以唤醒学生对数学方法乃至数学思想的感悟意识。
六.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3+3+3+3=15(枝) 15÷3=5(瓶)
3 × 5 =15 15÷5=3(枝) 积=因数×因数商=被除数÷除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 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 1125÷25=45
1008÷48=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