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核糖核酸能否作为急性心肌损伤的未来标志物?
龙浏城*综述,向定成审校
【摘 要】摘要: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的首要死因,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其主要致死疾病之一。AMI救治的关键是早期诊断,目前公认的最佳血清标志物肌钙蛋白也要在AMI后3.5小时才能检测到,为了进一步提高AMI的生存率和改善预后,我们需要寻求更早的诊断标志物。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是一种非编码RNA分子,调节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及凋亡,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最近研究也表明其在AMI后血浆中的浓度有显著变化,本文总结了最近的一些与AMI早期诊断有关的microRNA,并对microRNA作为新的AMI早期诊断标志物进行了展望。 【期刊名称】中国循环杂志 【年(卷),期】2015(000)001 【总页数】3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微小核糖核酸;生物学标志物;早期诊断
冠心病现在已经成为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死因之一。据估计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病350万人,占总死亡原因的41%,居各种死因的首位[1],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脏病的主要致死疾病之一。 AMI的救治要点是尽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挽救心肌。AMI的最佳救治时间是在发病后的2~3小时以内,我国ST段抬高的AMI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就指出“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这就更加凸显了早期诊断的重要性。目前用于AMI早期诊断最主要的血清标志物是肌钙蛋白I/T(cTnI/T)[2],尽管作为目前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的血清标志物,肌钙蛋白也要在AMI后的3.5小时才能检测到升高,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