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
一、通假字
1.自余为僇人 (“ ”同“ ”, )
2.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 ”同“ ”, ) 二、古今异义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古义: 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古义:
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3.游于是乎始 ..
古义: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三、一词多义
)?因坐法华西亭( ?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1.坐? ?)?停车坐爱枫林晚(《山行》)( ? )?坐以待毙( 第1页 共7页
)?自余为僇人( ? )?故为之文以志(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2.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始指异之( )?3.始? )?游于是乎始(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六国论》)( ?醉则更相枕以卧(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 )4.则?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谏太宗十思疏》)(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 ? )?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悠悠乎与颢气俱(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赤壁赋》)(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5.与?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屈原列传》)( )? )??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日与其徒上高山( ?其高下之势( )??而莫得其涯( ) ?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6.其?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第2页 共7页
)?引觞满酌( ?将军夜引弓(《塞下曲》)( )??引兵欲攻燕(《秦始皇本纪》)( )? )?恭疏短引(《滕王阁序并诗》)( 7.引?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 )??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序》)( )??引以为流觞曲水(《兰亭集序》)(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醉
则
更
相
枕
以
卧
( ) 2.名词作状语 (1)
日.
与
其
徒
( ) (2)箕.
踞
( ) (二)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1)
而
不
知
( ) (2)
苍
然
暮
色
,
( ) (3)
萦
青.
第3页 共7页
,
卧
而
上
高
而
其
所
远.
而
缭
梦.
山遨穷.
至白.
自
( )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望
西
山
,
始
指
异.
之
( )
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是岁,元和四年也。 ( ) 翻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 ) 翻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为之文以志。 ( ) 翻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坐法华西亭。 ( ) 翻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页 共7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