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影响幼儿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4)有助于幼儿自我概念、以及社会性的发展
启示和建议:(1)加强培养训练 (2)加强教育观念 (3)引导幼儿成为互动的主体
2.(开放)(1)适应幼儿心理发展 (2)全面提高幼儿能力
(3)促进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3. 按照社会学习理论的儿童性别角色发展观的观点,无论儿童性别角色中的性别刻板印象,还是性别角色规范,都是儿童在生活环境中由成人,特别父母和教师塑造而成的。该理论
①特别重视父母对儿童“性别适应性行为”的强化在儿童性别角色形成中的作用;
②认为儿童对同性别榜样的观察学习或模仿也起着重要作用。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性别认知在其性别角色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性别认知结构对其行为具有组织功能。性别角色是儿童对社会的认知组织,这种组织的第一步是性别认同。与社会学习理论的儿童性别角色发展观不同,认知学派认为,只有在儿童形成了相应的性别认知结构之后,他们才会去注意和模仿同性别的榜样。
4.答:(1)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儿童的室内、室外活动以合适的空间。
(2)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教育幼儿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同伴,了解别人行为的动机,提高幼儿的判断力,设法让幼儿了解打人、抢夺等行为是不对的。 (3)让幼儿了解攻击性行为的后果。
(4)教会幼儿如何宣泄侵犯性情感。如教会幼儿用言语来倾诉内心体验到的侵犯性情感,引导他们在适时的场合与时间大哭大叫一通,以宣泄不良情绪。
(5)给予榜样示范。成人要加强自身修养,避免在儿童面前争吵或打架,而且要及时对孩子进行行为矫正。 (6)家长要加强与孩子心灵上的沟通,还要注意与教师经常沟通,互相交流经验,共同制止幼儿攻击性行为。 (7)培养幼儿的同情心,让他们认识到侵犯行为所带来的恶果,学会对侵犯行为的自我控制和自我反省,从而有效一直侵犯行为。
第 11 页 共 13 页
5答:(1)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2)给予儿童自由权和主动权,多为儿童提高提供自己做决定的机会,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 (3)给予幼儿积极的评价。 (4)促进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举例说明
6.答:(1)幼儿社会性教育对幼儿课程改革具有指导性。目前幼儿园应改革传统的教育观念,以社会性教育作为幼儿园整体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以发展全体幼儿的良好社会性作为幼儿园的重要目标。幼儿园的课程改革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并把幼儿社会性发展作为幼儿园各项工作的目的,并将幼儿社会性发展体现在整个幼儿园课程改革中。
(2)幼儿社会性教育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渗透性。幼儿社会性教育应该渗透在幼儿园的各种课程教育中。幼儿社会性教育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专门对幼儿进行教育;同时,社会性教育要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第三,更要利用其他课程,以其他课程为载体,在其他各个课程中,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第四,社会性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幼儿园的环境影响幼儿、感染幼儿。 七、案例分析
1.幼儿甲、乙被老师认为是问题儿童,所谓的问题儿童有一下几个特征:
2. (1)持久性和稳定性(2)行为不足和行为过渡
(3)注意缺乏或易分心(4)情感漠然或情绪不稳
八、活动设计
1.活动目标
2.活动准备
3.活动过程
4.活动延伸
第 12 页 共 13 页
第 13 页 共 13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