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7131257)
一、课程说明
(一)适用专业:艺术设计(本科) (二)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
(三)课程性质与任务:《中国工艺美术史》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讲授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探索各个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风格及其演变规律,赏析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重要作品,使学生了解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历史,培养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和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情怀。
(四)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中国工艺美术史》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一般规律有所了解,掌握各个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风格特色及其演变过程,培养学生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民族艺术传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更好地把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思维当中。
(五)先修课程:《设计艺术学导论》 (六)学时、学分数:36学时、2学分。
(七)教学方式及设施要求:讲授法、欣赏法为主,考察工艺美术遗迹为辅。需要多媒体教学设施。 (八)考核方式与要求:考试。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演变与发展,熟悉各个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风格特色及其演变规律,掌握中国工艺美术史上重要的作品。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课时分配表
学时数 章节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学时数) 章 节 名 称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商代的工艺美术 周代的工艺美术 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 秦汉的工艺美术 六朝的工艺美术 隋唐的工艺美术 宋代的工艺美术 元代的工艺美术 明代的工艺美术 清代的工艺美术 近现代的工艺美术 总学时 2 4 2 2 4 2 2 4 2 4 4 4 36 理论 2 4 2 2 4 2 2 4 2 4 4 4 36 其他 1 (二)各章节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单元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教学目的: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工艺美术的发生与发展,熟悉由此产生的人类文明童年时代的工艺美术的形式——石器工艺和陶器工艺美术,掌握原始工艺的物态形式,认识其中保留着人类史前艺术的原始状态和蕴涵着心灵深处对于自我超越的向往。
基本要求:了解我国工艺美术的发生与发展,熟悉由此产生的人类文明童年时代的工艺美术的形式——石器工艺和陶器工艺美术,掌握原始工艺的物态形式。
重点与难点:不同时期的彩陶工艺的器型和纹饰特征;彩陶中所体现出的权力的炫耀、图腾的崇拜,具有鲜明的氏族标识的特征。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石器工艺; 2.陶器工艺; 3.其他工艺。
考核要求:了解我国工艺美术的发生与发展,熟悉由此产生的人类文明童年时代的工艺美术的形式——石器和陶器工艺,掌握原始工艺的物态形式。
思考题(作业):
1、试描述原始社会工艺美术产生的动机、动力及逻辑线索。
2、简述对原始社会工艺美术造型、纹饰的评价及对其背后设计思想理念的认识。 第二单元 商代的工艺美术
教学目的: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代工艺美术的特点及装饰风格。 基本要求:了解商代工艺美术的时代风格,熟悉各类器物基本的纹饰及装饰特点。 重点与难点:青铜器造型,装饰纹样,象征意义;把装饰的特点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1.青铜工艺; 2.陶瓷工艺; 3.雕刻工艺; 4.其他工艺。
考核要求:了解商代工艺美术的时代风格,熟悉各类器物基本的纹饰及装饰特点。 思考题(作业):
试谈商代青铜器的基本纹饰及你对这些类纹饰之间关系的看法。 第三单元 周代的工艺美术
教学目的: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周代工艺美术的特点及装饰风格。 基本要求:了解周代常见玉器的基本纹饰,了解周代工艺美术的整体特色。 重点与难点:周代青铜器工艺特点及与商代青铜器工艺的区别。
2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青铜工艺; 2、陶瓷工艺; 3、染织工艺; 4、漆器工艺; 5、玉雕工艺。
考核要求:了解周代常见玉器的基本纹饰,了解周代工艺美术的整体特色。 思考题(作业):
1、试谈周代玉器的基本分类与相应器物的基本纹饰。
2、(可举例)试谈周代工艺美术与商代工艺美术的时代风格的关系及其这种变迁背后的主要原因。 第四单元 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
教学目的: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的特点及装饰风格。 基本要求: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工艺美术的基本纹样及此时期的整体风格,掌握此时期各类工艺常见的基本纹样构成。
重点与难点:装饰纹样的特点及其运用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青铜工艺; 2.陶瓷工艺; 3.丝织工艺; 4.漆器工艺; 5.其他工艺。
考核要求: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工艺美术的基本纹样及此期的整体风格,掌握此期各类工艺常见的基本纹样构成。
思考题(作业):
(可举例)试述春秋战国工艺美术的整体风格与对商、周两代的继承与变化。 第五单元 秦汉的工艺美术
教学目的: 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汉工艺美术的特点。
基本要求:掌握秦汉时期工艺美术的基本概况,熟悉秦汉时期工艺美术的品类、装饰纹样和风格。 重点与难点:大量艺术形式迅速发展,金属工艺、漆器工艺、染织工艺、服饰工艺、陶瓷工艺、画像石和画像砖;秦汉工艺美术装饰特点及其运用。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1.秦代的工艺美术; 2.铜器工艺;
3
3.染织工艺; 4.漆器工艺; 5.画像石和画像砖; 6.金银工艺; 7.其他工艺。
考核要求:掌握秦汉时期工艺美术的基本概况,熟悉秦汉时期工艺美术的品类、装饰纹样及其风格。 思考题(作业):
1、简述秦汉工艺美术的整体风格及其形成原因。 2、试谈秦汉两代工艺美术的特点及其发展联系。 3、简述秦代砖及汉代瓦的基本纹样及其联系与区别。 第六单元 六朝的工艺美术
教学目的: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这个时期的工艺美术形式及其特征,认识艺术风格的转变,理解和掌握六朝时期工艺美术的特点及风格。
基本要求:了解六朝时期艺术风格的转变,掌握六朝时期工艺美术的时代特征。 重点与难点:六朝时期装饰纹样的特点及其实际应用。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陶瓷工艺; 2.漆器工艺; 3.染织工艺; 4.金属工艺; 5.石雕工艺及其他。
考核要求:掌握六朝时期工艺美术的特色及其时代特征。 思考题(作业):
1.论述六朝时期的工艺美术背后的时代特征; 2.六朝时期陶瓷工艺的装饰方法有哪些? 3.六朝时期画像砖与汉代画像砖的区别有哪些? 4.六朝时期漆器工艺有哪几种? 第七单元 隋唐的工艺美术
教学目的: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隋唐代工艺美术的特点和装饰手法。 基本要求:了解隋唐各主要类工艺的由来发展并熟悉其基本的纹样。 重点与难点:唐代工艺美术的特点和装饰手法。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陶瓷工艺; 2.染织工艺;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