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朱光潜,《美学和中国美术史》,1984年,知识出版社; 8.蒋 勋,《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1993年,三联书店; 9.潘天寿,《中国绘画史》,1983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0.王伯敏,《中国绘画史》,1982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课程编号:120124 课程名称:艺术文化学 总 课 时:36 学 分:2 开课单位:美术学院 开课学期:1 教学要求:
本课程引导学生系统掌握艺术文化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通过学习研究,使学生理解艺术与文化的关系、艺术在文化的大环境下的发展和演变。 教学内容:
1、文化对艺术的影响;
2、艺术作为文化呈现的载体之一如何体现文化影响; 3、中国与西方传文化对艺术的影响及比较; 4、近现代文化对艺术的影响。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由导师根据情况选择确定。
课程编号:120133 课程名称:艺术社会学 总 课 时:36 学 分:2 开课单位:美术学院 开课学期:1 教学要求:
本课程揭示艺术的各种相对性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因素。通过梳理“艺术社会学”的范畴、在“美学”中的地位、发展历史及影响艺术的主要自然、社会因素,继而认识历史上的各种艺术思潮更选变迁的社会学渊源。 教学内容:
1、影响艺术的因素; 2、艺术与自然; 3、艺术与经济;
6
4、艺术与文化心理结构; 5、艺术与宗教。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由导师根据情况选择确定。
课程编号: 120102 课程名称: 艺术研究方法与写作 总 课 时: 18 学 分: 1 开课单位: 美术学院 开课学期: 1 教学要求:
本课程通过对艺术研究的学科性质及范畴的概述,对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批评研究与问题的探讨,对艺术研究与论文选题、论证材料、论文写作的紧密关系的全面分析,提高学生对艺术研究学科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问题思维、美术文献阅读、美术论文写作等理论素质与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
1、艺术研究的学科性质与范畴; 2、艺术研究的学术阅读与思维; 3、艺术研究的学术论文与写作;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由导师根据情况选择确定。
课程编号:120119 课程名称:美术史个案研究 总 课 时:36 学 分:2 开课单位:美术学院 开课学期:2 教学要求:
本课程通过对中外美术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美术家个案、典型美术现象个案的研究、分析与解读,使学生深入了解、认识其在美术历史进程和变革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教学内容:
1、美术家个案与美术历史进程; 2、美术现象个案与美术变革; 3、美术史个案与观察、思考美术问题。
7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1987年,山东教育出版社; 2、陈师曾,《中国绘画史》,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史》,2004年,百家出版社; 4、李裕,《西方美术史纲》,1980年,辽宁美术出版社;
5、(英)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1986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6、(法)让·吕克·夏吕姆,《解读艺术》,2005年,文化艺术出版社。
课程编号:120118 课程名称:近现代美术思潮研究 总 课 时:36 学 分:2 开课单位:美术学院 开课学期:2 教学要求:
本课程通过对西方近现代美术思潮的考察,着重分析研究其发生、发展的思想根源及其理论依据。使学生通过对近现代美术流派的研究学习,系统了解掌握近现代美术发展的基本线索、基本阶段和基本规律。开拓艺术视野,提升艺术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
1、近现代美术的概述;
2、近现代美术的科学观; 3、近现代美术的哲学观; 4、近现代美术的社会观; 5、近现代美术的意义和影响。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由导师根据情况选择确定
课程编号:120120 课程名称:中外美术比较研究 总 课 时:36 学 分:2 开设单位:美术学院 开设学期:2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认识中国美术和西方美术在各自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下所形成的艺术形态与艺术特征,分析、比较中西美术各自不同的审美意识与表现
8
形式,并通过剖析、发掘、探寻它们各自的特殊性以及形成这种特殊性的原因,发现、对比中西美术的区别与差异,提高研究生扎实、系统的研究水平。 教学内容:
1、比较美术方法研究; 2、中西绘画画面容量比较; 3、中西绘画语言比较; 4、中西美术鉴赏比较。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 袁宝林《比较美术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 孔新苗、张萍《中西美术比较》,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 3. 郭晓川《中西美术史方法论比较》,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
4. 李新生主编《永恒艺术魅力的探寻——中西绘画鉴赏比较》,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课程编号:120121 课程名称:西方画论 总 课 时: 18 学 分:1 开课单位:美术学院 开课学期: 2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方绘画理论、绘画思想的特点。从西方文化史、思想史的角度研究画论的发展,对西方不同时期文化、思想、审美风格的变化,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教学内容:
1、古希腊罗马和中世纪画论; 2、文艺复兴时期画论; 3、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画论; 4、十九世纪画论; 5、二十世纪画论。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欧美现代艺术理论》,3卷本,[美]Herschel Chipp编,余珊珊译,吉林美术出版社,2000年
2,《西方画论辑要》,杨身源、张弘昕编,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年
9
3,《西方美术理论文选:古希腊到20世纪》,上下册,迟轲主编,邵宏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4,《当代美国艺术家论艺术》,[美]艾伦·H·约翰逊编,姚宏翔等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5,《现代艺术大师论艺术》,[美]赫伯特编,林森、辛丽译,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年 6,《现代艺术和现代主义》,[英]弗兰契娜、哈里森编,张坚、王晓文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
7,《安格尔论艺术》,朱伯雄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8,《德拉克洛瓦论美术和美术家》,德拉克洛瓦著,平野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9,《毕加索谈话录》,[法]布拉萨依著,杨元良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 10,《欧洲现代绘画美学》,吕澎著,岭南美术出版社,1989年 11,《西方现代美术思潮》,邵大箴著,四川美术出版社,1990年
课程编号:120117 课程名称:中国画论与书论 总 课 时:18 学 分:1 开课单位:美术学院 开课学期:2 教学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对书论画论的学习和研读,结合中外艺术理论及美学理论,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的书法和绘画理论,并结合书法和绘画实践,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由于书论和画论都是以古代的文言文写成,在讲解的过程中必须采用点评的方式,让学生大量阅读范文,以达到默记于心的效果。 教学内容:
一、绪论(研究书论画论重要意义)
二、书论的研究(1、书体源流研究;2、笔法技法研究;3、书家书作评。)三、画论研究(1、绘画源流考;2、绘画技法理论研究;3、画家及作品评述研究。) 四、书论画论的语言模式特征研究。
五、书论画论中母体文化特征及其美学意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中国历代书法论文选》,1979年,上海书画出版社;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