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周 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
复习 期末测试 期末测试
第一单元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难点
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语境导入
同学们,这些日子老师看到许多小朋友在操场上放风筝,不禁使我想起了一首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喜悦的,此时你脑海中有哪些关于春天的诗?
生吟诵古诗。
2.让我们带着春天的气息,一起走进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生齐读)《宿新市徐公店》
3.释题:齐读课题,在这儿新市是地名,现今湖南省攸县北;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店。那么“宿”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呢?
二、初读古诗,读通诗句 1.出示诗文内容。
2.自由大声地朗读古诗,把诗读准了。 3.同桌比一比,看谁读得准确。
4.指名读(读得怎样?)——师范读——齐读。 三、借助意象,入情入境
1.我们常说诗情画意,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真想把这幅美景画下来,可又不知道该画哪些景物,怎么画?你愿意帮帮老师吗?
(愿意)
这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行的,你们还得认认真真读上几遍古诗,一边读一边想想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四人小组讨论画什么景物,怎么画,呆会儿我们在黑板上一起画,能做到吗?
2.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 3.集体交流。
你想画下什么,什么样的,从诗中哪儿知道的? (1)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画菜花,师画一朵,问:你满意吗? 黄蝶,什么颜色?为什么?
急走,你能表演一下吗?走,在古代就是跑的意思。
师:面对着这样一望无垠的油菜花,面对着急切追蝶的孩子,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2)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过渡:一心只忙着追赶蝴蝶的孩子,并没有留心周围的迷人春景,你看到了吗?你会留下什么景物?
篱落疏疏:(篱笆,什么样的篱笆?你从哪里看出来?一径深:组词理解:径,路径(在篱笆的旁边还有什么呢?),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小路?树头花落,树上的花会形成浓密的树阴?未成阴?(引导:夏天枝繁叶茂,绿树成阴,未成阴就是还没有树阴的新叶已长出了……)
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什么——?美美的读一下 4.想把美丽的春天和活泼的孩子放在一幅画中吗? 5.齐声配乐朗读。
6.说诗意:这样的诗,这样的画,如果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就更精彩了! 7.春天是一幅画,春天是一首诗,春天更是一首歌。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8.我把同学们描绘的春天即兴创作了一首诗歌,愿意听一听吗? 三月,是美妙的 一剪剪嫩芽的叶子 一丛丛微笑的迎春 一只只跳跃的飞雀 都是美丽的音符 三月,是柔软的风 是细腻的雨 是含羞的花 是新绿的草 ……
四、拓展延伸,创作诗文 1.学生尝试创作诗文
其实,春天就像我们同学,相信你们的笔描绘出来的春天会更美,可以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试一试?也可以像杨万里那样写一首四言绝句。
2.全班交流,读诗。 板书设计
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激趣入诗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古诗夏日吗?齐背夏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范成大写的一首诗。板书课题,学习“杂”,组词,理解“兴”:兴致,兴趣。引申为即性创作,这里指即性创作的作品。
2.了解作者生平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
4.释题四时田园杂兴:诗人晚年写了一组四季田园杂感诗,共60首,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四时五组,每组12首。都是描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