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元代文学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17:32:1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生、旦、净、丑、外、末、贴,以生、旦为主。

三、南戏的声腔系统。

声腔是剧种的标志,声腔构成的两大因素是当地的方言土语和土腔土调,宋元南戏历有四大声腔之说。其一是海盐腔,源于浙江海盐,演唱时用“官话”,行腔不被管弦,以鼓板伴奏,以清柔著。其二是余姚腔,形成于浙江余姚,演唱不被管弦,只用鼓板,多俚谣俗调,为士大夫所不齿。其三是弋阳腔,这是南戏传至江西弋阳后与其方言俗语及民间音乐融合形成的戏曲声腔。通称“高腔”。特点是“不被管弦,一味锣鼓了事”,徒歌,滚调,(字多腔少)并辅以帮腔。风格粗犷,豪放,节奏感强。该腔生命力最强,是明清两代活跃在南北民间的主要声腔,今川剧,湘剧、赣剧、柳子戏等均有高腔戏的演出。其四是昆山腔。该腔在宋元、明初平平,但在明中叶后经魏良辅之手,却有实在性的发展,此是后话了。

四、南戏的作家作品。

宋元南戏剧本存目有238本。传世本仅十七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又在广东省潮安县凤塘公社西山溪明墓中出土了《刘希必金钗记》写本,写本年代是“宣德六年六月十九日”(公元1431年)经考证,此本即佚本《刘文龙菱花镜》

一剧,故南戏传世本增至十八种。传世本中仅五本了宋元南戏的原有面目(《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清[陆贻典钞本《琵琶记》,[明]成化本《白兔记》]。南戏创作分为三个阶段。南宋光宗朝至宋亡(公元1190年-1279年)是南戏是草创时期,此期作者多是民间艺人、书会才人等,多不署作者姓名,剧本也大都失传。重要剧目有《张协状元》、《王魁负桂英》、《赵贞女蔡二郎》等。第二期是元代统一全国。北杂剧扩展到南方,南戏衰微,第三期是元末明初,南戏复兴,出现了文人创作,其代表作是高是的《琵琶记》同时南戏整理旧本也颇有成绩,出现了“荆刘拜杀”四大南戏剧本。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一、早期的南戏剧本集,即《张协状元》、《小孙屠》、《宦门子弟错立身》。《张协状元》被公认为南宋作品,后两剧由于剧本采用南北合套的宫调组合形式,被认为是元中叶以后的南戏剧本,由于这三剧是早期的南戏的现存本,保存了早期的南戏风貌,其资料价值高于论证价值,是研究宋元南戏的珍贵资料之一,由于三剧被收入了《永乐大典》第13991卷,故名《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搜索更多关于: 元代文学教案 的文档
元代文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soze11es60sr9z0o3mm_1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