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或地区股市上市公司股票的平均市盈率的高低,主要由上市公司整体的收益水平、成长性以及外部诸如银行利率等因素所决定。同时,市场整体市盈率的高低波动更是由其所处的市场不同阶段的整体投机氛围强弱所主导:在牛市中市盈率较高,而在熊市中市盈率则往往偏低。此外,一个国家或地区投资者整体的风险偏好(投机性)、投资者结构等因素则决定了股市平均市盈率在牛市中的高峰及熊市中的谷底。
不同国家或地区股票市场的市盈率差别很大,欧美成熟股市平均市盈率相对偏低。统计资料显示,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在1926--1996年的70年间,市场平均市盈率在20倍以上的仅有7年,只占10%,而平均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时间则多达63年,比重高达90%。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亚洲国家及地区的股市平均市盈率呈现高水平、强波动性的特点。
同样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其股市的平均市盈率水平一直居高不下。日经指数在1989年39000多点的最高峰时,盈率曾高达92.28倍(1987年10月14日)。80年代后期东京股市的平均市盈率为40-50倍,而 在1993年—1998年的六年间,东京证交所的平均市盈率为75.15倍(而同期纽约证交所的平均市盈率为29.72倍,伦敦证交所的平均市盈率为19.37倍)。
我国台湾地区股市的平均市盈率也常常高企且波动剧烈。台湾股市的市盈率水平在 20倍以下很少见,20倍到40倍属于正常范围;其股市在1990年的大牛市顶峰时,台股整体估值超过70倍市盈率。 图七:日本和台湾地区股市的市盈率变化
资料来源:Wind资讯
印度股市在1992--1995年间经历了两次大牛市,股票的市盈率也均达到了60倍左右的水平。 在同样属于亚洲国家、经济同样快速发展、资本市场也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国,A股市场平均市盈率也具有如日本、台湾等亚洲股市“先驱”们的那种高波动性、高峰值等特点。历史统计的数据显示, 国内股市平均市盈率最低最高在10.65倍和76.7倍之间波动。 图八:中国A股市场市盈率变化
9
资料来源:Value500资讯
而通过历史数据对比可得看出:当中国股市平均市盈率在20倍左右或以下时,股市投资价值处于被低估状态。 上证指数熊市低点---
1994年325点股市平均市盈率10.65倍 1996年512点股市平均市盈率19.44倍 2005年998点股市平均市盈率15.42倍
当中国股市平均市盈率在50倍以上时,股市投资价值处于被高估状态。 上证指数牛市高点---
1997年1510点股市平均市盈率59.64倍 1999年1756点股市平均市盈率63.08倍 2001年2245点股市平均市盈率66.16倍 2007年6124点股市平均市盈率69.59倍。
截至2014年12月,中国A股市场平均市盈率为20倍左右,明显处于历史低位水平。由此,我们判断目前国内A股价值被大幅低估,从估值修复的角度来看其具备很强的增长潜力。
从平均市盈率的角度分析,国内A股市上市公司可以从两个阶段为市场上涨提供增长推力: 阶段一:上市公司估值修复推动股市上涨。
在货币政策开始放松以及沪港通等因素的刺激下,2014年年底资金开始较大规模的流入股市。随着股市触底反弹,已经在前期进入股市的资金的财富效应开始扩散,2015年或有更多的资金因此流入市场,推动上市公司的股价从低估值状态向合理估值状态上涨,使得股市平均市盈率从低水平(20倍左右)向中等水平(40倍左右)上升,从而为股市整体上涨提供动力。
10
阶段二:上市公司成长性推动股市上涨。
随着宽松货币政策的延续、经济增速回升以及上市公司的业绩改善,股市的持续上涨会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市场,从而加强财富效应、并形成明显的股市羊群效应。在这一过程中,新入场的资金往往具备更高的风险偏好,而这一阶段上市公司业绩的改善也能够为资金提供更多的炒作因素(题材、故事),进而使得股市平均市盈率从合理水平(40倍左右)向高水平(60倍及以上)变化-----这就为股市牛市上涨提供了第二阶段的动力。
b. 从市净率指标分析,中国股市具备投资价值
市净率(PB)是股票的市场价格与净资产的比值,也是股票定价的重要方法之一。对整个股票市场而言,市场的平均市净率能够作为衡量当前股市估值是否合理、其整体价值是被低估或是否存在泡沫的有效参考指标。
从全球各主要股票市场的平均市净率变化趋势来看,美国、英国、韩国、日本、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等成熟市场的市净率大约在1.5-3倍的区间内波动,而不同经济体股市之间的平均市净率估值水平差异很大。出现这种差异,除了因会计准则不同外,更多的是由于各经济体及其股市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新兴经济体所处的高速增长阶段决定了其上市公司具有稳定提高的ROE,从而使得股市平均市盈率容易创出较高水平。
较之欧美成熟市场,亚洲国家和地区股市的平均市净率大多存在着高波动性、高峰值等特点。例如:日本和台湾地区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股市大牛市鼎盛时期其股市平均市净率都曾分别超过5倍和8倍的高峰水平;而作为新兴市场典型代表的印度,其股市BSE SENSEX指数在2001年9月见底之后持上升至2008年1月的历史高点20873.33 点,股市平均市净率PB则从1.73倍升至6.85倍。 图九:印度股票市场平均市净率变化
资料来源:Wind资讯
历史数据统计的结果显示:我国沪深两市平均市净率的主要波动区间一般在2倍至5倍之间;PB低于2倍属于市场价值被低估区间,PB高于5倍则属于被高估区间。在牛市峰值时期,市场的市净率往往能够接近或超过6倍水平---在2007年沪指上涨至6000点以上时市场市净率曾经高达7倍左右。
11
图十:中国A股市场平均市净率变化
资料来源:value500 资讯
截止2014年12月,沪深两市平均市净率约为2.29倍,明显处于历史低位水平,这也表明出中国股市价值正处于被低估的状态。
c. 从证券化率指标分析,中国股市极具增长潜力
证券化率是衡量一国证券市场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证券化率水平的高低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市场结构及货币政策等各种因素都有关系,其也并不与经济发展水平完全的成正比。同时,证券化率具有不稳定、波动幅度大等特点,其与股市的周期性及股票价格的涨跌有着直接的关联。 一般而言,欧美等成熟市场资产证券化率一般平均超过100%,新兴市场大约70%--90%。然而,亚洲国家及地区的股票市场在牛市阶段中的证券化率往往能够上升到很高的水平。中国台湾地区、日本及马来西亚股市的在泡沫高峰期,其证券化率分别为180%、150%,280%左右,而香港股市因其开放性和国际化等特点,证券化率在2006 年更是高达近500%。 图十一:台湾地区股市证券化率水平变化
资料来源:Wind资讯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