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F浮甲:F浮乙==5:3,故A错误;
B、由题意知,甲图水的深度大于乙图水的深度,由于p=ρ水gh得,甲图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更大,B错误;
C、由乙图知,木块的重力G=F浮乙=ρ水gV;甲图中,木块受重力、浮力和细绳的拉力作用,则F=F浮甲﹣G=ρ水gV﹣ρ水gV=ρ水gV;F:F浮甲=ρ水gV:ρ水gV=2:5,故C正确; D、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甲、乙对桌面的压力都等于容器、水和木块的总重力,D错误. 故选C.
【分析】A、根据F浮=ρ液gV排判断浮力的关系; B、根据p=ρ液gh判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 C、根据浮力、拉力、重力的关系判断拉力的大小; D、以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6.A
【解析】【解答】解:如图,液体的密度一定,方向一定,深度不断增加,压强计的液面高度差增大,压强增大.所以此实验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液体压强跟液体深度的关系. 故选A.
【分析】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用控制变量法可以探究液体压强跟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7.B
【解析】【解答】A.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运动的方向不断发生改变,说明其状态不断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物体在空中自由下落,受到重力的作用,速度越来越快,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符合题意;
C.人推车时,人对车施加了推力的同时也受到了车施加的反作用力,故C不符合题意; D.力的作用效果是即可改变速度的大小也可以改变速度的方向,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当物体受力不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 8.C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道,两球质量相等,ρ铝<ρ铜,所以结合V=m/ρ知道,V铝>V铜,而由题中二球的体积相等,所以铜球一定是空心的,铝球可能是实心,也可能是空心,
11
故答案为:C。
【分析】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有三种办法:
一是比密度,也就是算出这个物体的密度,和构成这个物体的这种物质的密度进行对比,小于这种物质密度就说明这个物体是空心的;
二是比体积,也就是算出构成这个物体的这种物质的体积,和物体的实际体积比较,小于物体的实际体积就说明这个物体是空心的;
三是比质量,也就是算出和物体体积相等的这种物质的质量,和物体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大于物体的实际质量就说明这个物体是空心的. 9.D
【解析】【解答】解:A、红外夜视仪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不是利用紫外线来工作的,故A错误;B、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平面镜不能成实像,故B错误;
C、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来矫正视力,凸透镜可用来矫正远视眼的视力,故C错误; D、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凸透镜,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红外夜视仪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 B、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C、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视力
D、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是由凸透镜组成的. 10.D
【解析】【解答】星光绝大部分是宇宙中的恒星发射出来的光,恒星的发光是持续不断的,星光传播到地球表面前,除了要通过浩瀚的宇宙真空区域,还要穿过包围着地球的大气层,星光从真空进入大气层时,要产生反射和折射,我们在地面所看到的星光是经过大气层折射后的那部分光.当星光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时也要发生折射,一般说来,空气相对于地面不是静止的,总是在流动,随着空气的流动,在观察者注视的区域内,空气的密度会时大时小,因此穿过该区域的星光被折射,会有所不同,于是,折射光线就会不停的颤动、摇摆. 故答案为:D.
【分析】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11.D
【解析】【解答】解:
A、因为太空中是没有空气的,宇航员需要靠无线电来对话,说明真空中不能传声,故A错
12
误.
B、手指按在小提琴弦的不同位置,就会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
C、道路两旁建有隔音墙,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利用B超检查人体疾病就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①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②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③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接收处;④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 12.D
【解析】【解答】由图示分析可知,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与汽车相遇经过的时间为0.16s,在这个时间内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1=v?t1=340m/s×0.16s=54.4m;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与汽车相遇经过的时间为0.12s,在这个时间内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
s2=v?t2=340m/s×0.12s=40.8m;故可得汽车通过的路程为s=s1-s2=54.4m-40.8m=13.6m,所用的时间为t=1.12s-0.16s=0.96s,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s/t=13.6m/0.96s=14.17m/s, 故答案为:D。
【分析】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得出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13.B
【解析】【解答】解:同一直线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等于两个力之差,所以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两个力的合力为0。
一个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挂环分别受到向上和向下都是5N的拉力作用(不计弹簧测力计自重),则弹簧测力计所受合力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N。 故答案为:B。
【分析】弹簧测力计上显示的是挂钩上力的大小,与挂环上力的大小以及弹簧测力受到的合力大小无关。 14.B
【解析】【解答】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雪糕液化成的小水珠;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是碗里蒸发出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所以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属于液化现象。 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其过程称之为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
1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15.3;1.6;7439
【解析】【解答】解:(1)电流表使用的0~0.6A量程,每一个大格代表0.2A,每一个小格代表0.02A,电流为0.3A;(2)电压表使用的0~3V量程,每一个大格代表1V,每一个小格代表0.1V,电压为1.6V;(3)该电阻箱的示数为:
7×1000Ω+4×100Ω+3×10Ω+9×1Ω=7439Ω.故答案为:0.3;1.6;7439;
【分析】(1)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确定使用的量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2)用各指针所指的示数乘以下面的倍数,然后将所有的数值相加,即为该电阻箱的读数.
16.甲: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乙:所选的量程太大;丙:所选的量程太小 【解析】【解答】解:(1)甲图中的指针反转,说明出现的问题是:正负接线柱接反了;(2)乙图中的指针偏转角度太小,说明出现的问题是:量程太大了;(3)丙图中的指针偏转角度太大,说明出现的问题是:量程太小了. 故答案为:甲: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乙:所选的量程太大; 丙:所选的量程太小.
【分析】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电流表和被测电路串联;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表,从“﹣”极接线柱流出电表;不能超出电流表的量程;绝对不能把电流表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上.根据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判断出现的问题. 17.声源处;声
【解析】【解答】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消声;(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3)在耳朵处减弱--隔声
明确生活中是采用那种途径减弱噪声的,例如: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在声源处减弱--消声;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机场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在耳朵处减弱--隔声.噪声也是一种能源,利用能量的转化可以将声能转化为电能.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禁止噪声传播.噪声也是一种能源,一种T恤衫,它能在噪声环境下发电,把声能转化为电能,为随身携带的小电器及时充电。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噪声的定义及减弱方法,以及能量的转化,都属于基础知识。 18.甲;2:3;3:2
【解析】【解答】解:(1)甲、乙两台机器的功率之比为3:2,则甲的功率大,做功快;
14
(2)由P=可得:它们做同样的功所用的时间之比=
=
=.
===;在相同时间内做的功之比
故答案为:甲;2:3;3:2.
【分析】(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已知两台机器的功率之比,根据t=求出它们做同样的功所用的时间之比,根据W=Pt求出在相同时间内做的功之比. 19.形状;相互;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解答】气球轻轻一压就扁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气球向下喷气时会向上运动,是由于气球向下喷气时,受到空气对气球的反作用力;这一现象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气球上升过程中所受外力突然消失,气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形状(2).相互(3).运动状态(4).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0.红外线;发热;热;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解析】【解答】解:(1)在红光之外有看不见的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太阳光向地球辐射热,主要依靠红外线.(2)在紫光之外有看不见的紫外线,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故答案为:红外线;发热;热;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分析】(1)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它可以将物体的温度提升.(2)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所以可以使用紫外线来鉴别钞票和商标的真假. 21.声带;空气;音色
【解析】【解答】解: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它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中,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我们能分辨出不同老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个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声带;空气;音色.
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