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 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3分) (1)出淤泥而不染 而: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
【篇二:《爱莲说》2013中考题及答案】
t>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 时著名的哲学家 家. “元公”是他的谥号。
2、《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7、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
8、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9、《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①可爱者甚蕃 多 ②亭亭净植树立或立 ...11.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莲花的爱好(0.5分),像我这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分)对于牡丹的爱好(0.5分)人该是很多了。
13、《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4、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5、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篇三:《爱莲说》阅读答案(湖北省中考真题)】
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同予者何人?,宜乎众矣。10.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多)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c.不蔓不枝(长枝) d.亭亭净植(种植)11.下列各组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且焉置土石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濯清涟而不妖 水落而石出者12.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中以,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 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答案 10d 11c12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