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相互关联——
确定的个人生涯目标要符合现实,而不是一厢情愿;对从事的职业要感兴趣,而不是被动地去干;所从事的工作能发挥专长,利用了个人的强项;对工作的环境能够适应,而不是感到处处困难,难以生存。 所以,“知己”、“知彼”与“抉择”就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三要素。 生涯规划 = 知己 + 知彼 + 抉择。
六、怎样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
第一步:进行职业倾向测试
? What are you? ?What you want? ?What can you do ?
?What can support you ?
?What you can be in the end ?
第二步:对测试结果进行全面分析
?自我分析—— ?环境分析——
?关键成就因素分析——
第三步:设定职业生涯目标 1)确定时间目标
?长期目标——10年或20年 ?中期目标——3至5年 ?短期目标——1至3年
2)确定职业目标 确定职业目标的原则
具体——目标清晰,可产生行为导向(如:目标“我要成为一个优 秀的人”,不是一个具体目标;但目标“我
要完成本月1000万的销售额”就是一个具体的目标。
可衡量——指目标必须量化。
可以达到——即目标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但实现目标有一定的难度。 与现实生活相关——与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有密切关联。 基于时间——确定每个具体目标完成的日期。
行政管理 专业技术 60岁—— 60岁—— 50岁厅长 50岁——
45岁副厅长 45岁正高级职称
40岁正处长 40岁—— 35岁副处长 35岁副高级职称 28岁正科长 28岁中级职称 25岁副科长 23岁初级职称 3)落实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确定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路线
在抉择过程中,针对下面三个问题询问自己:
?我想往哪一路线发展? ?我适合往哪一路线发展? ?我可以往哪一路线发展
回答上述三个问题,是对“知己”、“知彼”有关情况的综合分析并加以利用的一个过程。
第一个问题(我想往哪一条路线发展)是通过对自己的价值、理想、成就动机和兴趣的分析,确定自己的目标取向。
第二个问题(我适合往哪一条路线发展)是通过对自己的性格、特长、经历、学历的分析,确定自己的能力取向。
第三个问题(我可以往哪一条路线发展)是通过对自己身处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组织环境的分析,确定自己的机会取向。
三个取向确定后,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即行动方案. 第四步:反省评估,调整目标计划
用行动落实规划,在行动中不断实现每个目标,同时,在行动中不断完善新的目标。 以一切为自己负责为原则 ,及时调整、完善、总结。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总原则:
一切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一切。一切为自己负责,为自己一切负责。
?撰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