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法 音域 语言特点 地 域 特 征 音 乐 风 格 粗犷、豪放、流畅、华彩 清丽、柔美、委婉、细腻 跳进、起擞音(上甩、下甩)高原环境的空旷、苍西北 宽广 伏大 大量衬词的应用 茫 级进为江南 主 语言柔美、吐词柔较窄 和 江湖交错、自然景观秀丽
▲ 根据听赏、比较、学生就近自愿组合讨论:
形成汉族南北民歌不同风格的原因有哪些?
① 地理环境是形成民歌南北民歌不同风格的重要因素。 ② 地方方言是形成南北民歌不同风格的主要因素。
③ 生活方式、个性特点、地方风俗等也是形成南北民歌不同风格的因素。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综合已有的音乐及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探讨,让学生在演唱、对比中,能积极参与探究和交流活动。
● 活动与表演
师:我们的家乡江都,江湖交错,广阔的平原,降水充沛,气候温暖,夏种
到来之时,南方的清水滋润北方的新春,到处会聆听到栽秧的号子,今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乡音和乡情。
生:用地道的扬州话随琴演唱江都民歌《拔根芦柴花》,并即兴创作舞蹈动
作。
〔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秧田歌,而学生身在农村,对秧田生活都有亲身体验,把“拔秧、装秧、挑秧、抛秧、插秧”等动作编排成舞蹈,用恰当的体态语言,随着乐曲进行表演,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乐曲的泥土芳香。
师:点评学生的表演。 哎呀乖乖隆地东,不错啊你们!??(用扬州方言说)
〔设计意图〕
选择原汁原味的家乡的语言点评,通过学生的演唱和体态语言的表演,
更加加深了学生对汉族民歌的理解,巩固了这节课的知识要点掌握。
● 课堂总结 :
让老师简明扼要地总结本课的重点,难点。 ● 课外活动
采集和学唱当地有特色的民歌,找一找运用汉族民歌素材创作的歌曲曲目。(从不同角度欣赏几首运用民歌素材创作的较有影响的音乐作品) ①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花儿与少年》片段。 ②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花絮片段。 ③宋祖英维也纳音乐厅演唱《茉莉花》片段。 ④28届奥运会中国艺术表演片段。 〔设计意图〕
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多元音乐文化, 进一步感悟民歌的真谛。
教学反思
这节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和任务;学生表现积极、课堂气氛活跃;
通过听、看、说和表演不同的形式充分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对学生熟悉的家乡民歌的演唱和舞蹈的表演,更加加深他们对本节课传授的知识掌握、技巧、技能的培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