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榄人工幼苗生长特征研究
莫竹承1, 高忠春2, 龙波3
【摘 要】摘要: 幼苗期是红海榄种群占据新环境的关键阶段。在北海潮滩对红海榄的人工高密度海上育苗试验显示, 1年生红海榄苗生长节律是平均高生长速度为 3.7cm·月-1, 速生期 7—10月平均温度 27.1℃, 生长速度 6.75cm·月-1;慢生期为12月至次年3月, 平均温度16.3℃, 平均生长速度0.9cm·月-1;中速生长期4—6月和11月平均气温24.7℃, 生长速度3.76cm·月-1。3年生苗的生长规律表现为第1年高生长增加最快, 第2年全株生物量比第一年增加1.4倍, 第3年的生长速度较前两年有所减缓, 生物量比第2年增加24%。 【期刊名称】热带海洋学报 【年(卷),期】2012(031)006 【总页数】4
【关键词】关键词: 红海榄幼苗;生物量;生长特征
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 Griff是红树科Rhizophoraceae红树属 Rhizophora植物, 为嗜热广布种, 能生长于最冷月均温为14—16℃的沿海潮滩,常单独组成密集的单优群落或与秋茄、白骨壤、桐花树等混生, 是我国大陆海岸优良的红树林乡土造林树种。红海榄以胎生方式繁殖, 胎生苗常称为胚轴, 幼时绿色, 成熟时略带红褐色, 皮孔明显, 长约25—35cm[1]。红海榄种群只能通过有性繁殖来繁衍后代, 种子在果实内发育, 形成了挂满母树的胎生苗(通常称为胚轴), 胚轴在苗床进行培育或者造林后的初期生长阶段为幼苗生长期。
幼苗期(1—3年)是红海榄占据新环境实现种群扩张的关键时期, 也是人工造林成败的决定性阶段,它不仅要克服环境胁迫因子的不利影响, 还要与其他植物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