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形态结构与构成实践 英文译名:Morpho structure and Configuration Practice 学 时:40 学时 学 分:2学分 开课学期:春季 教学方式:实践课 考核方式:对随堂作业评分 适用学科:艺术学 内容简介:
形态结构与构成是实现绘画作品的重要因素,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于不同形态的艺术作品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和实践能力。通过泥材、装置实验,抽象雕塑制作,平面形态构成原理,绘画形式结构语言。了解形态属性的基本观念等艺术表现方式,拓宽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强烈的艺术表现力。
参考书目(文献):
1.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论点线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伊顿:《色彩艺术》,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版。
-------------------- 国画临摹2--------------------
课程编号:108020203001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课程名称:国画临摹2 英文译名:Traditional art facsimile 2 学 时:40 学时 学 分:2学分 开课学期:春季 教学方式:专题研究 考核方式:导师组考核 适用学科:美术学 内容简介:
对历代名家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获取笔墨技巧的表现能力,对高层面的审美规律进行解析,提高研究者的审美能力。
通过对古人笔墨的临摹学习再进行创作,是学习中国画必不可少的途径,古人的作品启发我们的创作灵感,是探寻艺术规律的源泉之一。
对传统笔墨的学习主要概括为宋代范宽,清代龚贤、石涛以及黄宾虹等四大家为主。在深入研究这四大家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可再选择其他古代大师的作品进行研究学习。 参考书目(文献):
1.周林生:《中国名画赏析》,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袁春荣:《陆俨少画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3.车永仁:《贾又福画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4.浙江省博物馆:《黄宾虹扶微画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 5.荣宝斋:《李可染山水画全集》,荣宝斋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
6.顾恺之:《中国古代书画名家画语录图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 写生实践1 --------------------
课程编号:108020203002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课程名称:写生实践1 英文译名:Portrait practice 1 学 时:40 学时 学 分:2学分 开课学期:秋季 教学方式:专题研究 考核方式:导师组考核 适用学科:美术学 内容简介:
对景写生是学生与自然直接接触方式,也是―外师造化‖必要的过程,历代画家的独特艺术作品的创造,无不从这个过程中得来,宋代郭熙、范宽,清代石涛以及近现代黄宾虹、李可染等先生们的作品都是深入生活,从而开创了具有时代意义的艺术风格的作品。将传统笔墨如何转换到现实的水墨写生,通过写生来发现创造新的艺术语言,思考如何将生活的感受体验延伸到作品中表现出来。 参考书目(文献):
1.浙江省博物馆:《黄宾虹扶微画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 2.荣宝斋:《李可染山水画全集》,荣宝斋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
3.顾恺之:《中国古代书画名家画语录图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 创作构图研究 --------------------
课程编号:108020203003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课程名称:创作构图研究 英文译名:The research of creation and composition of pictures 学 时:40 学时 学 分:2学分 开课学期:春季 教学方式:专题研究 考核方式:导师组考核 适用学科:美术学 内容简介:
南齐谢赫论画―六法‖中提出的―经营位置‖即是构图,构图又称章法、布局,或置陈布势。中国画的构图是有自己的独特的规律,这规律是由中国画在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上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也是本民族长期的生活、欣赏习惯所决定的。不仅是构图在笔墨和透视上等处理方面都有它独特的表现,这些表现将直接关系到绘画上的构图。创作构图研究是在遵循传统构图规律的基础上,融贯中西发掘个性潜能,创造出符合当代审美追求新的形式与内容相结合的艺术作品。 参考书目(文献):
1.葛鹏仁:《西方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吉林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2.钱竹:《新艺术哲学》,现代艺术杂志社关于波依斯当代艺术遗产的清理,2000年版。 3.邵大箴:《图示与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丛书南一:《今日世界艺术》,岭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 水彩技法研究 --------------------
课程编号:108020203004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课程名称:水彩技法研究 英文译名:The research of watercolor technology 学 时:40 学时 学 分:2学分 开课学期:春季 教学方式:讲授研究 考核方式:导师组考核 适用学科:美术学 内容简介: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水彩画的材料也在不断地更新,传统的水彩画观念面临着挑战,新的绘画理念不断地丰富着水彩画的表现形式,如何赋予水彩画本体语言以新的内涵,拓宽水彩画新的语言境界,发展新材料,创造新的艺术样式,是本次水彩技法研究课的目的。 参考书目(文献):
1.[美]帕特里霞·伯林:《水彩画综合技法》,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2.[美]劳伦·C·戈德史密斯:《当代美国水彩技法丛书》,广西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3.[美]罗德·罗依克拉夫特:《美国当代水彩画技法》,辽宁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 风景写生实践与整理 --------------------
课程编号:108020203005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课程名称:风景写生实践与整理 英文译名:The practice and systemizing landscape portrait 学 时:40 学时 学 分:2学分 开课学期:秋季 教学方式:专题研究 考核方式:导师组考核 适用学科:美术学 内容简介:
通过风景写生课的学习,使学生走出课堂,面向社会和自然,去感悟自然,发现自然美,在学生回归自然、评价自然的同时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性能力,调动情感因素,参与艺术创造,从而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欲望,体会人与自然的交流关系,提高学生表现自然与组织画面的能力。 参考书目(文献):
1.[美]克里斯托弗·欣克:《水彩画里的色与光》,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版。 2.[瑞士]约翰内斯·依顿:《色彩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版。 3.何政广:《英国水彩画大师——透纳》,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赵云龙、王建斌:《水彩风景技法画例》,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画面构成分析与实践--------------------
课程编号:108020203006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
课程名称:画面构成分析与实践 英文译名:Analyse and practice of image structure 学 时:40学时 学 分:2学分 开课学期:春季 教学方式:专题研究 考核方式:分析材料及实践作品 适用学科:美术学 内容简介:
画面构成分析是从传统经典作品中学习内在艺术规律的有效形式,是对学生进行创作方法培养及个人风格塑造的课程。通过线形框架分析,黑白构成分析,色彩构成分析,画面构成实践等教学内容的落实,逐步深化学生对艺术规律的认识,对自身特点的认识,选择适合本人发展的方向,形成个人化的艺术风格,拓展文化视野,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使传统经典作品中的创作方法和本质特征能够为学生们所切实感受,达到“走进来,走出去”的艺术创作所要求的状态,也使学生们在学习中达成实践与理论的全面提高,以适应美术教育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要求。 参考书目(文献):
1.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著:《艺术风格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2.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著:《古典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3.丁一林、马晓腾著:《解构与重构·构图新概念》 岭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水性坦培拉材料语言实践--------------------
课程编号:108020203007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课程名称:水性坦培拉材料语言实践 英文译名:water-based Tempera material language
practice
学 时: 40学时 学 分:2学分 开课学期: 春季 内容简介:
从图像学、社会学、符号学的角度,探讨当代水性坦培拉材料的创作。在当代艺术观念的引导下,训练学生对水性坦培拉材料的驾驭能力、表现能力和个性化语言的培养。 参考书目(文献):
1. 陈守义著《材质 构成 表现》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 (德)约翰内斯·伊顿《色彩艺术》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油性坦培拉材料语言实践--------------------
课程编号:108020203008 课程类别: 专业主干课
课程名称:油性坦培拉材料语言实践 英文译名:Oil-based Tempera material language practice
学 时: 40学时 学 分: 2学分 开课学期: 春季
教学方式:讲授、实践
考核方式: 课堂作业、书面作业、讨论 适用学科: 美术学
教学方式:讲授、实践
考核方式: 课堂作业、书面作业、讨论 适用学科: 美术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