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打开香皂盒后,很快能闻到香味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组成物体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实验中需要用测力计拉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拉力与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此时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由ab两图可知,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不同,摩擦力的大小不同,由此可知,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4)导体产生的热量被液体吸收,导致液体吸热升温,实验中通过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来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 10.大于 大于 【解析】 【详解】
G甲>G乙,由于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所以由G=mg知道,又因为甲、乙两个实心球漂浮,所以F浮甲 =G
甲
,F浮乙=G乙,故F浮甲>F浮乙;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知道,V排甲 >V排乙;又因为物体漂浮时,F
浮
=G=mg,即ρ水gV排=ρ(V排+V露)g,所以,
??V排1?水=?水V,由于甲、乙露出部分的体V排?V露1?V排积相等,且V排甲 >V排乙,所以,ρ甲>ρ乙。 11.2.5 22 【解析】 【详解】
当只闭合S时,R2单独接入电路,R2=25Ω,I2=2.2A,由I=U/R得: 电源电压U=I2R2=2.2A×25Ω=3V,
当再闭合S2时,两电阻并联,则U2=U=3V,I=2.5A, I2=I-I2=2.5A-2.2A=2.3A,
2.5A=2.5W; 故总功率为:P=UI=3V×
U23V?R2的阻值 R2==22Ω. I20.3A12.3×113 61 1 【解析】 【详解】
汽车做匀速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得牵引力: F=f=1.2G=1.2mg=1.2×1.5×113kg×11N/kg=3×113N; 汽车的功率:
P=Fv=3×113N×21m/s=6×114W=61kW;
汽车在重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克服重力做的功做功为1.
13.2.50 0.56×101 【解析】
如图甲所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则木块高为2.50cm.
2.50cm=25cm1,木块的质量m=10g+4g=14g,所以木块的密度已知长方体木块的体积V=Sh=10cm2×
ρ?m14g333??0.56g/cm?0.56?10kg/m . 3V25cm14.900 80% 【解析】 【详解】
由图像可知,绳子股数n=3,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3?2m=6m,拉力做功为
W总1.8?104JW总?Fs?3000N?6m=1.8?10J ,功率P??=900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t20s4??W有W总?Ghmgh720kg?10N/kg?2m??×100%=80% 。 4W总W总1.8?10J三、作图题(共7分) 15.略 【解析】
(1)找出物体的重心(几何中心),作一条竖直向下的带箭头的线段,并标出重力的符号和大小,G=20N.(2)以物体和斜面的接触面的中点作为力的作用点,画一条垂直斜面向下的带箭头的线段,标出压力的符号F.如下图所示:
16.如图所示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人在空气中看到A2在水中的位置就是A1在水中的像的位置,先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找出A1的像点,连接像点和眼睛,直线和水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在连接A2和交点即能确定发光点A2的入射光路。画图时注意光的传播方向。
考点: 光的折射光路图,利用平面镜成像画光的反射光路图
17.
【解析】 【详解】
过入射点垂直界面作出法线,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在空气中法线右侧作出反射光线,并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在法线右侧的水中斜向下作出折射光线,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18.自下而上 水银温度计 甲 小水滴 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 【解析】
(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先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所以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体温计的量程在35℃~42℃,家用寒暑表的量程是-20℃~60℃,水银温度计的量程为-20℃~120℃,酒精温度计的量程为-80℃~60℃;而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所以应选择水银温度计;
(2)甲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况;乙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气泡体积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情况;烧杯中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3)刚撤掉酒精灯时,铁圈、石棉网的温度还高于水的温度,所以可以继续吸热,不马上停止沸腾.
19. 断开 2.2 B 0.5 小灯泡断路
【解析】 【详解】
(1)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约为I=路,电路图如图所示:
U2.5V= =0.25A,电流表应选择0~0.6A,把灯泡与电流表串联接入电R10?
(2) 为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应断开开关.(3)闭合开关前,图甲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位于B端,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由图乙所示电压表可知,其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示数为2.2V, (4)由图丙所示的I?U图象可知,灯泡额定电压2.5V对应的电流为0.2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UI=2.5V×0.2A=0.5W,(5)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滑片P,小灯泡始终不亮,电路存在断路或灯泡发生短路;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存在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与电源两极相连,电压表并联电路之外电路不存在断路,则与电压表并联的灯泡断路.
20.确定像的位置 茶色的 未点燃 A的像 像与物大小相等 玻璃板与水平面不垂直 不能 较暗 暗 【解析】 【详解】
(1)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茶色的透明的玻璃板在观察像时更加清晰效果更好; (2)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成的像和蜡烛大小相等;
(3)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像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所以如果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则原因为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4)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5)平面镜成像时,环境越黑暗,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物体越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越清晰; (6)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了两个像是因为玻璃板两个光滑表面都会发生反射成像,较远的面反射的光线比较近的面反射的光线弱,因此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暗.
21. 0.75 不能 0.4
【解析】 【详解】
(1)由于待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3.0V,所以,电压表选用小量程,并且并联在小灯泡的两端,电路如下图所示;
P额=U额 I=2.5V×0.3A=0.75W (2)由图乙知道,灯额定电压2.5V对应的电流为0.3A,所以其额定功率是:(3)在丙图电路中,R1 、小灯泡、变阻器三者串联,由于小灯泡额定电压2.5V,而电源电压只有3V,根据前面测的数据,10Ω的电阻和灯泡串联后,由串联分压的特点知道,灯泡电压达不到额定电压,不可能正常发光,故丙图电路不能测出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
(4)由图乙知道,当灯的电压U灯 =1.0V,对应的电流I=0.2A时,即此时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大小等于0.2A,此时定值电阻的电压是:U定 =IR1=0.2A×10Ω=2V,由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知道,灯和定值电阻的总电压是:U=U灯+U定=1V+2V=3V,即刚好为电源电压,所以,此时R1 的功率P1 =U定 ×I=2V×0.2A=0.4W.
22.相反 钩码数量 不能 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二力是否平衡 剪开纸片 A 【解析】 【详解】
(1)小卡片两端通过滑轮各挂一个钩码,两个钩码由于重力的作用,通过绳子对小卡片施加了两个向相反方向的拉力,拉力的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钩码的数量越多,拉力就越大;
(2)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小卡片两端的拉力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平衡,卡片就会转动,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应该用剪刀把小卡片剪成两个更小的卡片,观察两个更小卡片是否平衡;
(4)小慧实验用的小卡片重力小,悬在空中时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力较小;小宇实验用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和桌面之间的摩擦力较大,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较大;所以,小慧的实验优于小宇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减小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故选A.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23.(1)2J;(2)0.5W;(3)0.5N。 【解析】 【详解】
(1)拉力所做的有用功:W有=Gh=mgh=0.5kg×10N/kg×0.4m=2J; (2)由η=
可得,拉力所做的总功:W总=
=
=2.5J,拉力做功的功率:P=
=
=0.5W;
(3)额外功为:W额=W总﹣W有=2.5J﹣2J=0.5J,由W额=fs可得,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