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
教案
执笔人: 单元教学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用画图、列表、连加或连减等方法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既是对已经学过的2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巩固和应用,又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性和速度产生直接影响。用连加和连减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仅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策略,还为今后学习乘法和除法作了铺垫。 单元教学目标:
1、借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学具的操作,使学生理解100以内加法和减法口算的算理,能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式题。 2、认识小括号,能口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3、学会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数目比较大的同数连加、连减同数的实际问题。 4、通过数学学习,感受到10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减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单元教学建议
1、重视从“单一性概念结构”到“多单位概念结构”的过渡。 2、运用“齐性”“有结构”的直观学具,帮助学生建立“单位”的概念,理解算理。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4、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5、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第一节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第一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上课时间:20年月日星期午第
节
教学内容:教材第62~63页
教学目标:1、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
1 / 16
法,会进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口算的算理、算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学校有来了一批新书,老师正在发新书呢!想不想去看看? 二、合作探究。
师:从这幅图上,你能看到什么? 1、探究整十数加整十数。
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那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学生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教师有选择地板书。(一共有多少本书?) 师: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本书,怎样计算? 生1:10+20
生2:我与他的不一样,我是20+10。
师:你能算出10+20等于多少吗?请与你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一下吧。 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
生1:用数数的方法:10、20、30。 生2: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生3: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十,20里面有2个十,加起来一共是3个十,也就是30。
生4:我们组是用小棒摆出来的: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所以10+20=30。……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用摆小棒的方法验证一下。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学生汇报) 2、探究整十数减整十数。
电脑继续演示:30本书已经发下去了20本。
师:现在还剩下多少本书呢?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用30减20。 生2:30-20=10。
生3:我是这样想的……
师:同学们表现真棒,老师没有讲,你们就知道怎样做了,下面请同学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我们算出的结果对不对,好吗? 三、实践应用。
2 / 16
师:小猫花花要去钓鱼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钓鱼?听说花花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去钓鱼,猫妈妈可不放心了,(电脑演示)“花花钓鱼的路上会遇到很多难题,你和小朋友们能解决吗?老师要出几道题考考你们。”
1、先做钓鱼游戏吧。我这有很多鱼等你们钓,可是啊,你要把鱼身上的算式答对了,才能钓上来。出示带有算式的鱼卡片。 2、写算式比赛。
师:你们都算得很快,那么你们能写出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式吗? 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第一组谢得数是50的算式,第二组写得数是60的算式,第三组写得数是70的算式。要求写出的算式又对有多,可以选一个记录员,也可以轮流写,其他人要帮忙检查,看看有没有写错的。
四、总结深化。
同学们,相信这节课你又会有很大收获,回家与你的爸爸妈妈说一说吧。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练习课
上课时间:20年月日星期午第
节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
3、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完成第1、2、4)
学生独立完成,并选两题讲讲计算方法。提倡多种算法。 二、变式练习。(完成第3) 1、知道学生看题,独立完成 。 2、集体订正。 三、解决问题。(完成第5) 1、自主读题,获得相关的数学信息。 2、完成题目。
3、学生反馈数学信息,老师给予肯定及订正。 教学反思:
第二节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
上课时间:20年月日星期
3 / 16
午第
节
教学内容:教材第64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整十数及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知。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
40+20 40+2 50+30 50+3 2、比较以上两组题中前后两算式的不同点。 二、合作探究。
1、看情境图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教材第64页例1的情境图。显示小林与小红的对话。 师:从这幅图上,你能看到什么?
生1: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还要写2个字。 生2:小红才写了20个字。……
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1: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生2: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2、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这个问题好不好?谁能列出这个问题的算式来呢? 学生独立写出算式:25+2 师板书到黑板上。
师:结果是多少呢?现在可以独立思考,直接在头脑里想,也可以小组合作,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习困难的学生。 小组汇报。
小组1:先摆5跟小棒,加上2根得到7根小棒,再和2捆小棒合起来是27根。 小组2:用小棒点数的方法:25根、26根、27根。不利用小棒直接计算。 小组3:先算5+2=7,再计算20+7=27。 小组4:用点数的方法算:25、26、27. 3、探究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4 / 16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是太棒啦!自己就用这么多方法算出了25+2的结果。现在我们来看下一个问题“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请你再用刚才的方法来解决吧。
学生独立试做。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
生1:先摆2捆加2捆是40根,再和5根合起来是45根。 生2: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25+20:25、35、45. 生3:先算20+20=40,再算40+5=45.
4、探究两位数加一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异同。 师:以上两题的不同计算方法哪一种比较方便?
学生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一件,板书计算过程。如:
25 + 2 =27 25 +20=45 20 5 20 5
7 40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三、实践应用。 1、口算。
40+17= 2+36=
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进行计算。 2、完成教材第64页“做一做”。 引导学生按上、下两题一组独立进行计算,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四、总结深化。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又学到了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上课时间:20年
月
日
节
教学内容:课本第65页例2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理解进位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进位加法的计算。
2、在观察操作、动手实践中体验不同算法,实现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3、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
5 / 16
星期午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