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校本教研汇报材料(初稿)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22:23:2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注重学校实际 扎实推进校本教研

和平中心校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解决学校实际为起点,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案的研究活动,这一命题诠释了校本教研就是立足于学校实际情况和现实问题,包括教研参与者、管理者等人力资源构成都是学校自己的,即教师是研究的主体,通过研究推广和转化成果,研以致用促进有效教学,改善课堂生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满足学校解决教学任务的需要。几年来,我校根据上级的指导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努力探索适合学校实际的校本教研方法和途径,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下面把我校在校本教研的一些体会和做法,向各位领导和各位同仁做一简要的汇报。

一、加强领导,完善校本教研的组织制度建设。

为了切实将教研工作落到实处,我校结合全镇的实际情况,建立以中心校校长为组长,业务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分校校长为成员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组建了八个校本教研小区,构建起灵活的校本教研网络。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校本教研开发和管理的文件精神,集思广益、积极采纳基层

1

领导、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见解和意见。做到统一思想,做到领会实质,挖掘内涵,并根据学校现有实际把握定位,认真研究确定校本教研主题,制定校本教研管理组织制度和实施方案。做到了一手抓管理,一手抓共建,双向并举突出实效。为全面推进校本教研构建了坚实的教研平台。 二、 学习借鉴,强化校本教研的素质能力培养。

为了提高校本研究素质和能力,把握校本教研的方向和重点,我们加强了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学习外地校本教研的工作经验,以确保我校校本教研沿正确方向有效开展。

1、学习课程论、教学论和国家课程标准,明确校本研究的基本内涵,这是搞好校本教研的前提,几年来我们认真学习了钟启泉的《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张向奎的《教育心理学》、马云明的《课程与教学论》引导教师学习研究教育名著,如洛克的《教育漫画》、卢威的《爱弥尔》、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特别是肖川、魏书生、窦桂梅、朱永新等教育名家的书籍文章,把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学习课标周,集体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要求校长每学期写学习笔记一

2

万字,教师写学习笔记五千字。大家通过研读、交流、论坛、讲座、论辩等形式不断深化与研究,从理论上为校本教研奠定了基础。 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充实自己,丰富知识。

2、鼓励教师学习外地先进经验,为外出学习创造条件,几年来先后派出50余人次,赴哈尔滨、黑河、北安、五市一小等地参观学习,同时与五市一小联谊共建,开展了以校带校,以校带品的教研活动。借鉴他们的教研模式,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并在学校做专题汇报交流,把学到的经验和方法及时传递给其他教师,以点带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三、改革创新,实现校本教研工作方式的根本转变。 教育作为一种关注人的精神世界的活动,重要的是一种思想,一种品格。而以往的教研更关注的是经验的传递,成果的辐射,以优质课来要求教师模仿、吸纳,不适合大部分教师业务提高的需求。显然,校本教研方式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1、分类管理。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只有面对全体,使全体教师专业水平得以提高,才是校本教研的最终目的。这些年来,我校在校本教研工作中注重教研方式的变革,采用“三点带面”的管理模式,落实校本教研的有效性。⑴、“经验传递式”

3

教研,发挥各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帮带作用,开发其课堂,让他们新的教育理念和鲜明的教学风格得以传递与发扬。如我校校本教研张艳红老师的“读书大本营”和姜玉红老师的“小学英语快乐情景教学”,在全校乃至全市都取得了极大影响。⑵、“研究生成式”教研,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抓细节,促管理,定期开发研究课堂,发挥课题研究成果的辐射功能,课题研究一旦有了阶段性成果,便着力推介。如解放小学《新课程多媒体的使用的研究》、民航小学《农村小学班集体创新性管理的研究》和新民小学《学困生转化及做法》以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⑶、“帮带提高式”教研,把平时随堂听课掌握的低效课例推上教研议教前沿,让任课教师自觉接受教学会诊,矫正其“经验”,从而达到落实“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2、一题多课。事物总是在矛盾冲突中不断发展,这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因此,我校在探索教研方式改革过程中始终遵循这一规律,采用“一题多课”的形式开展校间的教研互动。由教研组确定研讨主题后,充分挖掘教学资源,选择适当的教材内容,利用学校教师间的差异和各教研组的特长,进行优势教学资源的互补与整合,借助集体备课这一载体,由同年段的多名教师

4

搜索更多关于: 校本教研汇报材料(初稿) 的文档
校本教研汇报材料(初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td521bwa62p7v440mh0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