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用热情奔放的笔调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属于浪漫主义风格,与梵高作品不符,故A项错误;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世界并忠实地描述它们体现了现实主义风格,与梵高作品不符,故B项错误;用强烈的色彩和火一样热情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属于印象画派,与梵高作品相符,故C项正确;利用下意识和几何形体的排列表达猛烈的情绪体现了现代主义风格,与梵高作品不符,故D项错误。 考点: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印象派 二、非选择题(25题14分、26题15分、27题11分,28题12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初建,开国皇帝朱元璋就谕旨告诫群臣:“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唯廉者能约己而利人,贪 者必损国而厚己”。为了巩固皇权,率先设立锦衣卫以监视官民。朱元璋深谙作为“防民之具,辅治之术”的法律的极端重要性,在继承前代法律文献的基础上制订颁行《大明律》,又亲自编定《明大诰》。朱元璋立法一为治民,二为治吏,尤其是《明大诰》则着重于惩治贪官,可以视为反贪刑事特别法。朱元璋的女婿、驸马都尉欧阳伦,不顾朝廷的禁令,向陕西贩运私茶,一位小吏向朱元璋告发了此事,朱元璋立即下令赐死欧阳伦,同时发了通敕令,表扬那位小吏不畏权贵的斗争精神。
材料二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因为胜利,党内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建国初在全国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到1952年1月,全国共查出贪污旧币1000万元以上的贪污犯10万余人,判处死刑的有42人。1952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新中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对贪污罪的惩治作出明确规定。……这一阶段的反腐败主要不是依靠法制和专门的反腐机关,而是依靠党和政府自上而下领导和发动的群众运动,如先后开展的整风运动、四清运动等。
2009年,中共中央制定《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决定成立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2015年《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对巡视工作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明确。2017年在中央电视台首播《巡视利剑》,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五集电视专题片,分别是《利剑高悬》、《政治巡视》、《震慑常在》、《巡视全覆盖》、《破解“历史周期率”》。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朱元璋反腐防腐的主要举措,简评其反腐成效。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共产党反腐举措的特点,谈谈你对中共反腐惩贪的认识。
【答案】(1)举措:皇帝亲自下谕旨告诫;设特务机构加大对地方官员的监管力度;借鉴前代经验;制定严刑峻法;严于自律,一视同仁;赏罚分明,重法惩治贪污、受贿、枉法的官吏;表彰廉洁自律的官员。
- 13 -
结果及症结:结果使腐败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也一度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远未达到彻底清除腐败的根本目的。症结是朱元璋(封建君主)没有也不可能解决众多官员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更不可能触动滋生腐败的封建专制制度。
(2)特点:完善反腐机关设置;发挥媒体舆论监督和警示作用;把防腐与反腐败相结合;加强制度与法规建设;从严惩治贪污腐败行为;把党和政府自上而下领导和自下而上的群众运动相结合。
认识:反腐治贪,是赢得民心的重大举措;反腐败问题,一靠监督,二靠制度,三靠自律;在当前,反腐治贪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加强执政党的制度建设,充分发动群众是推进反腐惩贪的得力措施。 【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朱元璋反腐防腐的主要举措按照材料一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开国皇帝朱元璋就谕旨告诫群臣”等字眼体现的措施是皇帝亲自下谕旨告诫。在简评朱元璋反腐成效时要抓住两点,一是反腐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定程度的遏制腐败,但毕竟朱元璋反腐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为目的的反腐,所以效果不会理想等。
(2)中国共产党反腐举措的特点按照材料二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依靠党和政府自上而下领导和发动的群众运动”等字眼体现的举措是反腐注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等。对中共反腐惩贪的认识要从反腐和民心的关系、反腐和统治的关系、反腐的具体措施、反腐的重大意义等多角度评价即可。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中国与荷兰的金融创新中国:明末清初,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先后创办了印局、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是明清金融革命的最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它们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
——孔祥毅《明清中国金融革命及其货币商人》
荷兰:1609年成立的阿姆斯特丹银行,是现代意义的银行,有阿姆斯特丹市政的担保,很快成为欧洲国际贸易的票据结算中心,荷兰的利率也比其它欧洲国家都要低得多。银行不仅支持商品交易,还支持股票交易
——整理自任新建《国际金融中心的飘移轨迹与建设经验》
材料二:1941年2月17日,美国《生活》杂志发行人亨利·卢斯在《生活》上发表题为“美国世纪”的社论。他说,“美国世纪”必须坚决信奉伟大的美国理想,现在我们已成为把这种理想传遍世界的力量的源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世纪”说更加成了美国官方和许多人的信条,尽管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国力开始相对下降,这种“美国世纪”说却始终没有止息
——张宏毅《如何评价20世纪世界史》
(1)17世纪的中国和荷兰都进行了金融创新,但经济发展的结果却完全不同,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
- 14 -
分析其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二战后初期“美国世纪”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1)中国: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遭受打击;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金融创新力度有限,业务单一,难以对经济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商业模式缺乏创新,商帮仍是传统意义的家族商人。)
荷兰:实行殖民扩张政策,成为头号贸易强国;实行重商主义,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迅速;金融创新力度大,强大的资金和低利息推动经济发展迅速;商业模式进行创新,组建了大型商业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注:若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角度思考,加上答案中所给的其他原因也可酌情给分
(2)控制联合国实现对世界的控制;与苏联冷战,形成两极对峙格局;通过北约加强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控制;马歇尔计划加强对西欧的控制;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美国主导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展开,推动了世界科技的进步。 【解析】
(1)本题据材料一“遗憾的是它们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现代意义的银行……荷兰的利率也比其它欧洲国家都要低得多。银行不仅支持商品交易,还支持股票交易”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中国闭关锁国政策、重农抑商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金融创新力度有限、商业模式缺乏创新;荷兰殖民扩张政策、重商主义、金融创新力度大、资金和低利息、商业模式进行创新等方面分析17世纪的中国和荷兰经济发展的结果却完全不同的原因。
(2)本题结合材料二“坚决信奉伟大的美国理想,现在我们已成为把这种理想传遍世界的力量的源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成了美国官方和许多人的信条”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控制联合国、与苏联冷战、北约和马歇尔计划加强对西欧的控制、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第三次科技革命等方面说明二战后初期“美国世纪”是怎样形成的。
27.材料明初与蒙古抗衡,西北是一条重要战线。在今甘肃西部、青海北部直至新疆东部设立了一系列羁縻卫、所……明朝前期,以哈密为经营西域的主要据点,封当地蒙古贵族安克帖木儿为忠顺王……又派汉人充任忠顺王府长史、纪善等官,协同理事……宣德时期,哈密及其以西地区与明朝建立比较固定的朝贡贸易联系。
西藏地区在明朝称为乌斯藏。明初,派人入藏招抚,承认元朝对当地僧俗首领所加封的称号。明成祖即位后,相继派宦官显侯等多人持节入藏,与各地方、各教派的领袖人物广泛接触,封授了一批首领,最高者为王和法王……还与以藏族为主体的“西番”诸部建立起茶马贸易关系。设立茶马司进行管理。永乐时,开通了自雅州(今雅安)至乌斯藏的驿路,更为汉藏的经济往来提供了便利
- 15 -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加强对西部地区管理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加强对西部地区管理的影响。
【答案】(1)主要措施:
①对当地宗教和世俗首领采取承认、封授政策;评分细则;如答案中有“册封”或“封授”或“承认”等关键词,得。
②派遣汉人赴边地担任官吏;评分细则:如答案中有派人去当官或担任官职或设置管理机构任免官吏等表述,得。
③实行边境贸易,改善边地交通。
评分细则:如答案中有“建立贸易关系”关键词,得。 (2)影响:
①加强了对国家边疆地区的统治,维护了国家的安全统一;评分细则:如答案中有有利于国家对边疆地区的统治或管理的加强、强化等表述,得,如有维护国家统一的表述,得。
②促进了内地与边疆地区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了中央财政的收入;评分细则:如答案中有加强了内地和边疆的经济联系等表述,得。 ③促进了汉文化的传播,促进了民族的团结和融合。 评分细则:凡是答案中出现民族团结或融合的关键词,得。 【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明朝加强对西部地区管理的主要措施要分经济方面的措施、政治方面的措施以及民族方面的措施进行分别概括,例如,“承认元朝对当地僧俗首领所加封的称号”、“封授”了一批首领体现的措施就是政治方面的对当地宗教和世俗首领采取承认、封授政策等。 (2)明朝加强对西部地区管理的影响要从经济方面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密切内地与西部地区的经济联系、政治方面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利于民族团结等角度进行分析。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此类问题就是考查学生分层次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要不断提高从材料字里行间中寻找 “答案”的能力。例如,本题的第一问就可以按照材料分层次概括即可,直接从材料中找答案。
28.“历史探究性学习”是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和引导学生用类似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方法,即收集历史资料并运用历史资料,去分析问题,作出合乎逻辑解释的学习方式。其中,教师选定教材中的内容,指定相关参考书籍进行探究学习的文献法是适合高中生的探究方式之一下面是某位历史教
- 16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