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适应性考试2018年3月
化学(选考)试题
1.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盐酸 B. 石油 C. 纯碱 D. 碱石灰 【答案】C
【解析】A. 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是混合物;B. 石油是含多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有机物的混合物;C. 纯碱就是碳酸钠; D. 碱石灰属于纯净物的是纯碱,本题选C。 点睛:纯净物就是只由一种单质或一种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 仪器名称为“烧瓶”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A.是烧瓶; B. 是烧杯; C. 是分液漏斗; D.是容量瓶。本题选A。 3. 下列物质在常温下能导电的是
A. 氯化钠晶体 B. 酒精 C. 冰醋酸 D. 石墨 【答案】D
【解析】A. 氯化钠晶体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B. 酒精是非电解质,不导电; C. 冰醋酸中只有分子,没有离子,不导电;D. 石墨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可以导电。本题选D。 4. 不属于主族元素之间置换反应的是
A. Fe+CuSO4=Cu+FeSO4 B. 2Na+2H2O===2NaOH+H2↑ C. 2KI+Br2===2KBr+I2 D. 2Mg+CO2 【答案】A
【解析】4个反应中所涉及的元素,只有Fe和Cu不是主族元素,本题选A。 5.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呈碱性的是
A. CH3COOH B. CH3COONa C. CH3CH2OH D. CH3COOC2H5
2MgO+C
【答案】B
【解析】A. CH3COOH水溶液呈酸性;B. CH3COONa水解使水溶液呈碱性;C. CH3CH2OH是非电解质,溶液中呈性; D. CH3COOC2H5不溶于水,其不显碱性。本题选B。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 单质硅可用于制取普通玻璃 C. 硫酸铜可用作游泳池消毒 D. 氢氧化铁胶体能用于净水 【答案】B
【解析】A.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正确;B. 通常用二氧化硅制取普通玻璃,B不正确;C. 硫酸铜能使蛋白质变性,故可用作游泳池消毒,C正确;D. 氢氧化铁胶体能吸附水中的爱悬浮颗粒,故能用于净水,D正确。本题选B。 7. 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A. CO2 的电子式
B. COCl2的结构式
C. CCl4的比例模型 D. S2-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C
【解析】A. CO2 的电子式
是正确的;B. COCl2的结构式
是正确的;
C. CCl4的比例模型是不正确的,因为氯的原子半径比碳原子大;D. S的结构示意
2-
图是正确的。本题选C。
8. 下列能有关 SO2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属于酸性氧化物 B. 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物质
C. 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 因为具有强氧化性,所以能漂白品红 【答案】D
【解析】A. 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A正确;B. SO2是大气污染物,所以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物质,B正确;C. SO2可与水化合生成亚硫酸,故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红 ,C正确;D. SO2能漂白品红不是因为其具有强氧化性,而是因为其可以与某些有机色质化合成无色物质,D不正确。本题选D。 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煤、石油、天然气、氢气都属于一次能源
B. 利用微生物在光合作用下分解水,是氢气制取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C. 储热材料芒硝可用于光-化学能的转换
D. 发达国家采用的现代化垃圾焚烧处理法有效利用了生活垃圾中的生物质能 【答案】A
【解析】A. 煤、石油、天然气、氢气都属于一次能源,A正确;B. 利用微生物在阳光作用下分解水,是氢气制取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光合作用不生成氢气,B不正确;C. 储热材料芒硝可用于热能-化学能的转换,C不正确;D.垃圾焚烧处理法不能有效利用生活垃圾中的生物质能,D不正确。本题选A。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广泛 pH 试纸测得某氢氧化钠溶液的 pH 为 12.5
B. 焰色反应试验火焰呈黄色,则试样中一定含 Na、不含 K
C. 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可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然后再加水稀释 D. 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硝酸钾, 可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纯净氯化钠 【答案】C
【解析】A. 广泛 pH 试纸测得的 pH 只能是整数,A不正确;B. 焰色反应试验火焰呈黄色,则试样中一定含 Na,但是不能确定是否含 K,要确定是否含K,必须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火焰是否呈紫色,若呈紫色则有。B不正确;C. 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可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然后再加水稀释,以抑制氯化铁水解,C正确;D. 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硝酸钾, 可经蒸发浓缩至有大量晶体析出、趁热过滤、冰水洗涤得较纯净氯化钠,D不正确。本题选C。
点睛: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把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只能得到少量的氯化钠(不可能是纯净的),大部分氯化钠仍溶在水中,氯化钠的产率太低。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氧气和臭氧互为同素异形体, 他们之间的互变属于物理变化 B. 3 种氢核素与 2 种氧核素,可组成 6 种不同组成的水分子
+
+
+
+
+
C. 乙醇和乙二醇互为同系物
D. 组成为 C9H12, 在苯环上同时存在 3 个—CH3 的异构体有 3 种 【答案】D
【解析】A. 氧气和臭氧互为同素异形体, 他们之间的互变属于化学变化,A不正确;B. 3 种氢核素与 2 种氧核素,可组成 12种不同组成的水分子,B不正确;C. 乙醇和乙二醇的官能团数目不同,不是同第物,C不正确;D. 组成为 C9H12, 在苯环上同时存在 3 个—CH3 的异构体有 3 种,D正确。
点睛:同系物之间碳链相似,官能团的种类和数目相同,在分子组成上至少相差一个“CH2”原子团。
12. 已知: X(g)+2Y(g)
3Z(g) ΔH=-a kJ·molˉ1(a>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Y 的正反应速率和 Z 的逆反应速率相等 B.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X、Y、Z 的浓度之比为 1 : 2 : 3 C.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放出的总热量一定小于 a kJ
D. 0.2 mol X 和 0.2 mol Y 充分反应生成 Z 的物质的量一定小于 0.3 mol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知,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不变的放热反应。A.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Y 的正反应速率和 Z 的逆反应速率不相等,3v(Y)=2v(Z),A不正确; B.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X、Y、Z 的浓度之比不一定是 1 : 2 : 3,如果反应物不按1:2投料,一定不是1 : 2 : 3;即使按1 : 2 : 3投入X、Y、Z等3种物质,也不能确定就是平衡状态;即使在一定的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X、Y、Z 的浓度之比是 1 : 2 : 3,只要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发生移动之后, X、Y、Z 的浓度之比就一定不是 1 : 2 : 3。总而言之,B不正确;C. 不知道反应物的投料和反应物的转化率是多少,无法判断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放出的总热量,C不正确;D. 可逆反应的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所以,0.2 mol X 和 0.2 mol Y 充分反应生成 Z 的物质的量一定小于 0.3 mol,D正确。本题选D。 点睛: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二是反应体系的某个变量保持不变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之比(或分子数之比、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是平衡状态的必然标志,只能是偶然,所以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但是若是说明保持化学计量数之比不变,则属于变量不变达平衡。
13.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