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经验交流同孩子们一起成长
班主任经验交流:同孩子们一起发展壮大
学生才是教学的真正评判者。我以学生有否喜欢为评价自己工作成败的重要标准,以他们的需要尽力作为自身努力的方向,并能根据学生的天性爱好,发挥他们的特长。工作的成功与否,我觉得最主要是看学生对你的评价,学生觉得你好,你就是好的。
一、校友会让你的生活充满快乐。
联系是交流的基础,交流是教育工作的手段,朋友式的信任教育更能让学生接受,只有学生知会的教育才能促使学生的进步。人的进步是人全面发展的开始。
1、做学生的朋友
没有交流,就没有教育,就没有感悟,就没有情感。走进学生,和每一个大学生成为朋友,让他们尊重我,喜欢我,理解我。
记得有这样两首诗:我到江边饮水的时候,我觉得那水也渴着,我饮水的时候,水也饮我……
我和学生之间,有三个共同:共同感受:感受学习的过程;感受同学的情谊,感受生活的美好;共同分享:分享学习的快乐,分享友情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共同成长:不停的学习新的知识,更新观念,和时代同步和学生共同成长。
2、公平对待学生
我明白作为一个漂亮潇洒的班主任,必须做到公正,才能摘得学生的信任。所以对于班里任何一位同学,我都一定做到不偏不倚,一视同仁,并且以求寻找最好的解决途径。比如排座位,无论老师怎么排都会使有的同学不满意,而影响他们的学习,这种情况怎么办?(班主任 ; )是决定管他谁同意不必同意,我就这样排呢,还是想其它办法?若是现在我就会按前者做,可经过几天的思考,我学生学习首先应该一个舒心的环境,于是,我决定想着其他办法。我先按个子大小,男生女生叉开排,然后每周不仅从右向左轮换,还从后向前轮,这样许多学生都有挤第一排的机会,而最重要的是最后的学生也不会有上课被老师忽略的感觉了。这下学生高兴了,由于每周星期一的座位大的调整,他们一改往日慵懒的学习习惯,使每周都有一个全新的开始,形成了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对促进班级良好的学风建设起到积极的。
二、学生会让你的课堂充满精彩。
《课程论》一书中指出:“课程编订得再好,教材编写得再好,没有合格而称职的教职员来教,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说教师是保证教育质量高等教育的关键。有了好的教师,即使教材有缺点,他也可以弥补;没有好的教师,即使教材的优点很多,他有不能把它们发挥出来!”因此,作为教师,就必须要有正确而灵活的处理教材的能力,要研究教法、探讨学法,分析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上所都有进步。
1、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创造性地建构和开发教材。
教材是课标的体现,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参照,但教材上的每部分知识应教并没有明确告诉我们,因此就要深入钻研教材,在切身感受学生的进行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加工,转成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
2、启发教学,让学生沦为课堂的主体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学生表象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能构建知识的过程,而这两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比如在进行线段、角的比较时,我没有直接传授给学生比较的教给方法,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拼一拼、量一量、画一画,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后才再同桌小组讨论,大家共同总结出各种比较的方法,这样与单一的教导相比,其优越性不言而喻。教师之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教师的“启”是学生“发”的条件,学生的“发”是教师“启”的结果。教师的质疑是为了启发学生思考,努力达到启而能发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补救,总结方法,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体。
三、学生会让你的事业充满洋溢价值。
做他们的朋友也好,学生也罢,目的都是做好学生价值观教育工作,引导他们进步得更快。对学生品德教育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但枯燥的貌似说教却是班主任工作大忌。小学生正是思想道德的形成期,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必须从入手小事抓起,精心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我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用我爱看课外书的习惯来熏陶他们,我经常把自己的读书经验和心得和学生分享,我又鼓励他们把自己喜欢看的书带回学校给同学看,提出“我与好书交朋友”的口号,班上掀起了一股读书的热潮,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书籍成为他们的“小伙伴”。他们喜欢把自己看到的知识告诉大家,更多的喜欢把自己的互动收获与老师分享。由此,我班的学习风气大大的好转,比学赶帮蔚然成风。我用纯真的心情感悟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诗人生哲理。
我还特别注意利用生活中身边的事情引导学生提高是非的能力。上下班的所见所闻都成为感悟我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好材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