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受体的一般结构及功能 3.受体作用的特点 4.受体活性的调节 三、信息的转导途径
1.膜受体介导的信息转导 蛋白激酶A通路,蛋白激酶G通路,酪氨酸蛋白激酶通路,蛋白激酶C通路 2.胞内受体介导的信息转导 四、信息转导途径的相互交互联系 五、信息转导异常与疾病 1.信息转导障碍与疾病发生 2.受体病 学习要求:
一、信息物质 熟悉细胞间信息物质的概念,了解细胞间信息物质的分类及其特点。熟悉细胞内信息物质、第二信息的概念。
二、受体 掌握受体的概念及其分类、化学本质。 熟悉受体与配体作用的特点。了解受体活性的调节作用。
三、信息的传递途径 掌握信息传递进入细胞内的两种传递方式(膜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和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 熟悉细胞膜受体介导的 5条信息传递途径的大致过程,包括蛋白激酶A通路,蛋白激酶G通路,酪氨酸蛋白激酶通路,蛋白激酶C通路。了解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途径。 四、信息传递途径的交互联系 了解信息传递的交互联系特点。 五、信息传递与疾病 了解信息传递的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专题课内容: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途径。
第二部分 分子生物学
第3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学习内容:
一.核酸的化学组成及一级结构 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1.核苷酸 碱基成分,戊糖与核苷,结构与命名
2.核酸的一级结构 寡核苷酸和核酸(DNA和RNA) 二、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1.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模型 DNA碱基组成规律 2.DNA的超螺旋结构及其在染色质中的组装 3.DNA的功能 三、RNA的结构与功能
1.信使RNA的结构与功能 遗传密码 2.转运RNA的结构与功能 3.核糖体RNA的结构与功能 4.其它小分子RNA及RNA组学
四、核酸的理化性质、变性和复性及其应用 1.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 2.DNA的变性
3.DNA的复性与分子杂交 核酸探针 五、核酸的分离与纯化
1.核酸分离与纯化的一般原则 2.核酸的分离与纯化 3.核酸含量测定与纯度鉴定
4.核酸序列分析(DNA自动测序) 化学裂解法,DNA链末端合成终止法 六、核酸酶 学习要求:
一、掌握核苷酸分子组成及结构,DNA、RNA组成的异同。 二、掌握核酸(DNA、RNA)的一级结构,连接键。
三、掌握DNA双螺旋结构模式的要点,DNA的超螺旋结构和功能。 四、掌握tRNA、mRNA、rRNA的组成、结构特点。
五、熟悉以下概念:融解温度、增色效应、DNA复性、核酸分子杂交。 六、熟悉核酸序列分析技术原理。 七、熟悉核酸酶的种类及其功能。
专题课内容: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组特点。
第12章DNA的生物合成(复制)
学习内容:
一、复制的基本规律
1.半保留复制 实验依据和意义 2.双向复制
3.复制的半不连续性
二、DNA复制的酶学和拓扑学变化 1.复制的化学反应 2.DNA聚合酶
3.复制保真性的酶学依据
4.复制中的解链和DNA分子拓扑学变化 5.DNA连接酶
三、DNA生物合成过程 1.原核生物的DNA生物合成 2.真核生物的DNA生物合成 四、逆转录和其他复制方式 1.逆转录病毒和逆转录酶 2.逆转录过程 3.逆转录研究的意义 4.滚环复制和D环复制 五、DNA损伤(突变)与修复 1.突变的意义 2.引发突变的因素 3.突变的分子改变类型 4.DNA损伤的修复 学习要求:
一、掌握中心法则、基因表达、半保留复制的概念。
二、掌握参与DNA复制的主要物质及其作用机理。掌握DNA聚合酶作用特点,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聚合酶的异同。掌握拓补异构酶、引物酶作用。熟悉DNA复制的方向性、保真性。熟悉连接酶作用机理。
三、掌握DNA复制过程及各阶段的特点。掌握端粒和端粒酶概念及作用。熟悉复制起始和冈崎片段、引发体、负超螺旋概念,形成。了解滚环复制过程。 四、掌握逆转录概念、作用过程。掌握逆转录酶作用特点、生物学意义及应用。熟悉滚环复制和D环复制方式。
五、掌握突变概念,DNA损伤的类型,切除修复的基本原理;熟悉突变的意义、引发因素。熟悉光修复、SOS修复及重组修复的概念。 专题课内容:端粒与端粒酶。
第13章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
学习内容:
一、转录的模板和酶 1.转录模板 2.RNA聚合酶
3.RNA聚合酶与模板的辨认结合 二、转录过程
1.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 2.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 三、RNA的转录后修饰
1.真核生物新生mRNA的剪接和修饰 2.tRNA的转录后加工 3.rRNA的转录后加工 4.核酶
5.小RNA干扰现象 四、转录和复制的比较 学习要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