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word完整版)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超全,推荐文档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20 13:32:0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③x1<k<x2 ? af(k)<0

ya?0y?f(k)?0x2x1Okx2xx1Okx?f(k)?0a?0

④k1<x1≤x2<k2 ?

y?f(k1)?0?a?0f(k2)?0x2k2yk1x??b2ak2Ok1x1xO?x1f(k1)?0x2?xbx??2af(k2)?0 a?0⑤有且仅有一个根x1(或x2)满足k1<x1(或x2)<k2 ? f(k1)f(k2)?0,并同时考虑f(k1)=0或f(k2)=0这两种情况是否也符合

y?f(k1)?0a?0yf(k1)?0?Ok1x1?k2x2xOx1k1x2?k2xf(k2)?0

a?0f(k2)?0

⑥k1<x1<k2≤p1<x2<p2 ? 此结论可直接由⑤推出. (5)二次函数 设

f(x)?ax2?bx?c(a?0)在闭区间[p,q]上的最值

f(x)在区间[p,q]上的最大值为M,最小值为m,令x0?(Ⅰ)当a1(p?q). 2?0时(开口向上)

①若?bbbb?q,则?p,则m?f(p) ②若p???q,则m?f(?) ③若?2a2a2a2am?f(q)

?????????f(q) Of(p) x

Of(q) x

f(p) Obbf(?)(p) )f(?ba2Ma?f(q) ②?b?x2①若?,则?x0,则M?f(p) 0fx

b)2aff(?(q) 2a?2a ?????f(p) x0bbbbx(q) ①若??q,则?p,则M?gq,则M?f(?) ③若?0?f(p) ②若p??gO2a2a2a2ax

O(Ⅱ)当a?0时(开口向下) fx

M?f(q)

①若?

fbf((p)? )2aff(?(q) ?bf(?)2ab)2a?bf(?)2a?ff(?b)2af(p) Of(p) x

O(q) x

Ox

??f

??(q)

??(q)

f

(p) fbb?x0,则m?f(q) ②??x0,则m?f(p). 2a2a?f(?b)2a?f(p) Off(?b)2a(q) x0gx

x0gOf

??(q)

x

??f(p)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

y?f(x)(x?D),把使f(x)?0成立的实数x叫做函数

y?f(x)(x?D)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y?f(x)的零点就是方程f(x)?0实数根,亦即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

方程f(x)?0有实数根?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函数y?f(x)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y?f(x)的零点:

1 (代数法)求方程f(x)?0的实数根; ○

求函数

2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

y?f(x)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

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二次函数

y?ax2?bx?c(a?0).

21)△>0,方程ax函数有两个零点.

?bx?c?0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二次

2)△=0,方程ax?bx?c?0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ax22 ?bx?c?0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高中数学 必修2知识点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 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2 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z轴的线长度不变; (3).画法要写好。

5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一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1棱柱、棱锥的表面积: 各个面面积之和

2 圆柱的表面积 S ? rl ? 2 ? r 2 3 圆锥的表面积S2 ???rl??r2

222S?4?RS??rl??r??Rl??R4 圆台的表面积 5 球的表面积

(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1柱体的体积 3台体的体积

V?S底?h 2锥体的体积 V?1V?(S上?S上S下31S底?h 34?S下)?h 4球体的体积 V??R3

3D α A

0

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1

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且横边画

C

B

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

(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平面ABCD等。 3 三个公理: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

A∈L

B∈L => L α A∈α B∈α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A、B、C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使A∈α、B∈α、C∈α。

公理2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表示为:P∈α∩β =>α∩β=L,且P∈L 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A α ·

L

α · C ·

·

A B

β · L

P

α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 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

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共面直线

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2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示为:设a、b、c是三条直线

a∥b c∥b

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 公理4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

3 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4 注意点:

① a'与b'所成的角的大小只由a、b的相互位置来确定,与O的选择无关,为简便,点O一般取在两直线中的一条上;

=>a∥c

?②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 );

2③ 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b; ④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

⑤ 计算中,通常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2.1.3 — 2.1.4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 —— 有无数个公共点 (2)直线与平面相交 ——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3)直线在平面平行 —— 没有公共点

指出: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可用a α来表示

(word完整版)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超全,推荐文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tmm46ir4p6rgfk15sw18xzko02xoc00fxv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