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编号:JJS2011-048
《新课改下的农村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意义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课堂教学必须用一种易于学生认知的方法也就是适合于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方式明释学生所学内容,若所采用的方法不易被学生认知那就得不到原定的目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是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的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有效教学既是一种技术或策略,也是一种观念,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分析什么因素会影响到我们的教学效果,通过怎样的改进会使教学效果提高,从而得出实施有效教学的一般性策略。由于本课题研究的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主要载体就是课堂。
本课题秉承新课改宗旨,对于改变以往物理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对于注重培养学
生的创新素质、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建立具有学科特点的先进的教学模式等方面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
二、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在感受到时代气息的同时,也给我们提出新的机遇和挑战。新课程在观念上充分凸现了“以人为本”素质教育思想,是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许多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提醒我们: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本,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相互合作、启发,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认知的途径和学习策略,就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许多中学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尝试,取得了不少很有价值的成果。但是从总体上说,当今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仍然是灌输式教学占绝对优势。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看出,以往许多来自教学第一线的改革主要是围绕两个问题进行的:一是如何使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更加有效、更加扎实;二是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更好地掌握教师所传授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很显然,这些教学改革就其内在动机而言,主要还是面向各种考试,特别是应付中考的。但随着新课改的普遍推开,初中物理教学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如何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条件受限、生源质量不高的情况下,农村普通中学的物理教学实践如何有效展开,是我们农村中学物理教师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有什么区别,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任务是什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途径和方法如何??这些也是我们不容回避的问题。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教学。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物理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物理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在一种取向于功利,止步于文化的教学生态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仍然缺失,物理学科的教学特色难以凸现。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将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由于具体条件的不同,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形成科学的共识。因此本课题旨在探讨农村学校的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形态和实施途径,寻找结合农村中学的实际状况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和辅助教学,并结合农村生活环境,探索出一条适应农村初中实施新课程的有效路径和方法,推动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及采取的措施
1、调查实验法,找出影响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因素,形成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一般性策略和基本途径;
2、行动研究法,形成物理教师实施有效教学实践的通识策略和
个性化策略,构建教师具有特色的教学设计;构建理论支撑框架,实施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有效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3、经验总结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形成对有效教学的评价方法,结合学校实际,推动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提高学校教学效率。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以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为基础,对农村中学物理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如何确立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如何进行取舍,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等。通过研究,探讨新课程改革下的农村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有效性的基本形态、实施策略、评价策略。同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有效课堂教学的准备策略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和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策略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研究。通过对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策略的研究,探索可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2、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教学过程有效调控、教学预设性和生成性关系、兼顾个体差异性、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学生学习能力与发展、课堂教学对话行为以及课堂管理行为、辅助行为等方面研究,构建教师有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