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专题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六 3 专题优化提升 Word版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13:29: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发展水平 没有突破农耕经济的范畴,没有进一步推动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的产生 促进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促进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力量的成长 已形成区域性贸易市场,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推动了经济结构和经营方式的转变,出现股份制、银行等经营现象 使西欧封建制度瓦解;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特点 由于专制制度的阻碍,工商业的发展仍受重市场范围 农抑商政策的制约,对外贸易仍以官方贸易为主,官营手工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市场比较狭小 没有推动封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迈进 影响 [针对训练——对接48分选择题]

1.(2020·石家庄二中模拟)南宋建康府所属各县计有十六个市镇,其中有十二个市镇位于距县城六十里以内的地方。会稽府有十个市镇,其中的八个距离县城在六十里以内。类似情况在其他地区也同样存在。据此可知,南宋市镇的兴起( )

A.直接受限于交通条件的限制 B.推动了区域市场的发展 C.集中分布于经济富庶的地区 D.均由于政治中心的带动

解析:选B。建康府有十二个市镇在距县城六十里以内的地方,会稽府也有八个市镇在距县城六十里以内的地方,这说明两府的市镇比较集中,因而市镇的兴起推动了区域市场的发展,故B项正确。

2.(2020·郴州质检)明清时期手工作坊主赚钱后多买田置地,18世纪的英国商人在经商致富后第一件要做的事也是在乡村购买田地或与土地贵族联姻。导致这种现象的共同原因是( )

A.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B.土地贵族掌握政权 C.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农业经营方式落后

解析:选B。18世纪的英国已经不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了,故A项错误;当时中国与英国都是土地贵族把持政权,故B项正确;英国政府推行的是重商主义政策,且农业已经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故C、D两项错误。

史学界对明朝后期社会转型的研究

【史界观点】

争鸣一 明朝后期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尚未达到推动社会转型的程度

近代社会最重要的特点,引用法国一位学者的话说,在于它以追求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作为经济活动的终极目的,经济增长成为价值观体系和物质活动的基点。但是,明清社会虽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经济繁荣,却并未形成一个经济居社会生活主位的“经济社会”,由此也就不能提供出一个可以推动技术进步与发展的土壤环境。

——赵津《从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看技术革命

发生的可能性:李约瑟之谜再探》

争鸣二 “明后期社会转型研究”存在分歧

“明后期社会转型研究”,从史学研究的角度来说,就是我国的古代社会究竟是向前发展变化的,还是停滞无发展的,在我国的古代社会能不能产生近代性的因素,我国古代社会能不能向近代社会转变。在这个问题上,我国史学界和国外史学界长期以来都存在较为激烈的争论和分歧。

争鸣三 中国古代社会能否滋生向近代社会转型因素的争论

对于中国古代社会自身能否滋生新的近代社会因素,能否实现近代社会转型,中外学者向来有不同看法。不同观点尽管很多,但归结起来只有两大学派:一派是不变论、无发展论、停滞论;另一派是变迁论、发展论、转型论。两派争论的焦点又集中在明代中后期至清代中期,即15世纪至19世纪中叶。

【争鸣感悟】

1.赵津认为中国明清社会虽然经济繁荣,但并不具备向近代“经济社会”过渡的条件,因为从追求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角度看,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与政策是阻碍资本主义成长的。

2.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起始是指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自身经过将近两千年的积累,孕育出新的社会因素,这些因素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封建社会而与未来的近代社会相同。新生的先进的社会因素代表了社会未来,显示了社会走向,各种新因素纷纷出现的明代后期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历程的起点。

专题质量检测(六)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0·北京门头沟区一模)许多经济现象出现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下列经济现象出现在下图所示时期的是( )

A.铁犁牛耕在农业领域中逐步推广 B.“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贸易 C.已经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区域间的长途贩运成为经济特点

解析:选A。从图中的秦、韩、赵、魏、楚、燕、齐分布可知是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是在战国时期逐步推广的,故选A项;“丝绸之路”是在西汉武帝时期开通的,排除B项;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排除C项;区域间长途贩运在明清时期成为经济特点,排除D项。

2.(2020·湖南省长郡中学三模)短缺的土地资源和庞大的人口之间的矛盾造就了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尽管人口众多,劳动力仍然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中最关键的要素,其要素回报率甚至长期高于土地。该生产模式反映了( )

A.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 C.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

B.传统农业的经营方式 D.人多地少的客观现实

解析:选A。材料中“劳动力……要素回报率甚至长期高于土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故选A项;中国传统农业实行小农个体经营,这与材料“劳动力……要素回报率甚至长期高于土地”无关,排除B项;农业大国不一定会出现材料中劳动力要素回报率长期高于土地的情况,排除C项;人多地少的现实,也不一定呈现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有些同样人多地少的国家多余的农业人口会进行劳动力的转移,从事手工业、商业等,排除D项。

3.(2020·太原一模)宋朝的地主与佃农有上下尊卑之分,“主犯佃照凡人减一等,佃犯主照凡人加一等”;到了清朝,租佃制进一步发展,佃农与地主“系平等相称,并无主仆名分”。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佃农的政治权利大大提高

B.社会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新社会经济关系正在孕育 D.程朱理学的影响在逐渐减弱

解析:选B。由材料可知,宋朝地主与佃农有上下尊卑之分,而到清朝佃农与地主间“系平等相称”,联系史实可知,随着租佃经济与商品经济发展,传统佃农与地主间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故选B项。

4.(2020·怀化一模)下表为清朝顺治至嘉庆年间人口和耕地面积统计表。据此可以推断( )

年代 顺治 18 年(1661年) 康熙六十年(1721年) 雍正十二年(1734年) 乾隆十八年(1753年) 嘉庆十七年(1812年) A.人多地少的矛盾得到缓和 B.小农的经济负担日益加重 C.传统经济政策有必要调整 D.国家控制的土地资源减少

解析:选C。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清朝顺治至嘉庆年间人口剧增,人地矛盾越来越严重,有限的土地需要养活更多的人口,由此可推知传统经济政策有必要调整,故选C项。

5.(2020·济南一模)周襄王七年(公元前645年),晋国“作爰田”,把一部分公田赏赐给立了军功的贵族和出身平民的士兵作私田;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向私田征税。这主要说明( )

A.土地私有制逐步得到认可 B.争霸战争是经济改革的根本因素 C.晋鲁率先进行封建化改革 D.经济改革是加强王权的主要手段

解析:选A。材料“公田赏赐给……士兵作私田”和“向私田征税”说明国家逐步承认土地的私有性质,故选A项;经济改革的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春秋时期其他国家的改革,由此无法得出“率先”,故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经济改革与王权的关系,排除D项。

人口(亿) 0.191 0.256 0.273 1.027 3.616 耕地面积(万亩) 52 850 73 564 89 013 70 811 79 152 6.(2020·厦门一模)辽阳三道壕西汉古村落遗址发掘出砖窑七座,每窑一次可以烧制一千八百块砖,两窑成一组,轮流生火,可连续生产;三道壕生产的砖瓦,不仅见于本村遗址,也见于辽阳地区同时代其他遗址。据此推断,当时的三道壕( )

A.出现专业化的手工业生产 B.农业生产较为落后 C.成为辽阳地区的商业中心 D.家庭手工作坊发达

解析:选A。材料信息表明三道壕当时出现专业化的手工业生产,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专业化的手工业生产,没有涉及农业生产,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手工业,没有涉及商业,排除C项;“砖窑七座,每窑一次可以烧制一千八百块砖,两窑成一组,轮流生火,可连续生产”表明不是家庭手工作坊,排除D项。

7.(2020·南充二模)《农政全书》卷三十五记载:“今之搅车(棉花去籽工具),以一人当三人矣,所见句容式,一人可当四人,太仓式两人可当八人。”材料说明明朝( )

A.私营手工业规模已超过官营手工业 B.纺织原料呈现出多样化

C.工具的改进大大提高棉纺织业效率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解析:选C。据材料信息可得出明朝工具的改进大大提高棉纺织业效率,故选C项;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规模已超过官营手工业,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工具的改进,而不是纺织原料呈现出多样化,排除B项;资本主义萌芽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关系,材料中没有体现雇佣关系的信息,排除D项。

8.(2020·昆明一模)湖南省沅陵县曾出土两张元代油漆颜料广告。广告宣称“将油漆试验,便见颜色与众不同”,并提醒消费者“认门首红字高牌为记”。材料反映出( )

A.繁荣发展的广告服务业 C.民营手工业地位的上升

B.较为激烈的商业竞争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解析:选B。由材料“广告宣称‘将油漆试验,便见颜色与众不同’,并提醒消费者‘认门首红字高牌为记’”可知,当时存在较为激烈的商业竞争,故选B项。

9.(2020·德州期末)南宋临安城内同类商品的经营有了更多相对集中的区域,或一处或数处,称之为“团”“行”或“市”,如:花团、青果团、布行、销金行、米市、珠子市等。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专题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六 3 专题优化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trkm9nbci28mwx1483k6i8ss1c8ox01bkt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