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如果所有其他因素不变的话,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对于每一个迎角,有一个要求的对应指示空速来维持稳定的高度-非加速飞行。记住,这只适用于维持水平飞行。由于机翼在一个相同的迎角上总会失速,如果增加重量,升力必须也要增加,如果迎角保持恒定且恰好在临界迎角,这样做的唯一方法是增加速度。 升力和阻力也随空气密度直接变化。好几个因素会影响密度,如压力,温度和湿度。记住,在18000英尺高度,空气密度是海平面上密度的一半。因此,为了在较高的高度维持升力,对于任何迎角都必须以更高的真实空速来飞行。 此外,暖空气密度比冷空气密度低,潮湿空气密度小于干燥空气的密度。这样,在热的潮湿天气,对于任何给定迎角都必须以比干冷天气下更大的真实空速飞行。
如果密度因素降低,总升力必须等于总重量才能维持飞行,它遵循其他因素之一必须增加。通常那些增加的因素是空速或者迎角,因为这些因素可以由飞行员直接控制。
也要指出,升力随机翼的面积直接变化,机翼的平面图没有改变。如果机翼有相同的比例和机翼剖面,迎角相同时,200平方英尺平面面积的机翼升力是100平方英尺面积机翼的两倍。
如你所见,从飞行员角度的两个主要因素是升力和速度,因为这两个因素的控制是最容易的和准确的。当然,飞行员可以通过调整来控制密度,如果机翼恰好有可以扩大机翼面积的襟翼,那么也可以控制机翼面积。但是,对大多数情况,飞行员控制升力和速度来操纵飞机。例如,在平直飞行状态,以恒定高度巡航时,调整升力以匹配飞机速度或者巡航速度来保持高度,而当升力等于重力时就可以维持平衡状态。在着陆进近中,当飞行员希望以实用的慢速着陆时,增加升力到接近最大以维持升力等于飞机的重量是有必要的。
翼尖涡流
对机翼的作用力提供升力的同时也产生了诱导阻力。当机翼以正迎角飞行时,机翼的上下表面有压力差是确定的,上表面的压力比大气压力低,下表面压力等于或者大于大气压力。由于空气总是从高压区域向低压区域流动,阻力最小的路径是朝飞机的翼尖,从机翼下方来的空气顺机身翼展方向向外绕翼尖运动。这个气流导致在翼尖溢出,所以产生了称为涡流的漩涡。同时,机翼上表面的空气趋于流向机身和机翼的尾缘。这个气流在机翼尾缘的内侧形成一个类似的涡流,但是由于机身阻止了向内的流动,这个涡流不是很重要。从而,翼尖的气流方向偏差是最大的,在未受限制的侧面气流是最强的。气流在翼尖处向上弯曲,它和机翼的下洗气流结合形成了更快的旋转的尾部涡流。这些漩涡增加了阻力,因为能量消耗在产生紊流上。接着可以看到无论何时机翼产生升力,诱导阻力就会产生,翼尖涡流随之出现。
就像升力随迎角增加而增加,诱导也随之增加。这是因为迎角增加后,机翼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更大,空气的侧向流动也就更强;进而,这导致了更强烈的涡流的形成,结果紊流更多,诱导阻力也更多。
翼尖涡流的强度或者力度直接的和飞机的重量成正比,和翼展及飞机速度成反比。较重和慢速的飞机,迎角越大,翼尖涡流越强。因此,飞机在飞行的起飞爬升和着陆阶段会产生最大强度的翼尖涡流。
地面效应
飞机在畅通的地面以稍微低于高空平飞要求的空速来飞行是可能的。这样的结果源于一种现象,甚至对一些有经验的飞行员来说,知道这个比理解它更重要。 当飞行的飞机离地面几英尺时,飞机周围的三个方向的气流模式开始发生改变,因为机翼周围气流的垂直分量受地面限制。这就改变了机翼的升流和翼尖涡流,如图3-这些由于地面而导致的基本影响称为“地面效应”。地面效应时由于飞机飞行时气流模式受地面或者水面的干扰导致的。
当尾部表面和机身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因地面效应改变时,由于接近地面受到的主要影响是机翼的空气动力学特性的变化。当机翼遇到地面效应且维持在恒定的升力系数时,那么上升流和下洗流和翼尖涡流随之减少。
诱导阻力是支持飞机的机翼导致的,机翼通过加速空气向后来获得飞机的升力。机翼上表面压力的降低是升力的主要基础,这样说是对的,但是这只是推动空气向后的总效果的其中之一。下洗流越多,机翼推动空气向下的难度就越大。大迎角时,总的诱导阻力就大,在实际的飞行中就相应于较低的空速,以可以这么说,低速飞行时诱导阻力是主导地位。
然而,由于地面效应导致的翼尖涡流减少改变了翼展方向的升力分布,降低了诱导迎角和诱导阻力。所以,在地面效应中机翼只要较小的迎角就能产生相同的升力系数,或者如果维持迎角不变,将导致升力系数的增加。如图
地面效应也会改变所需推力和速度的关系。由于诱导阻力在低速时占主导,因地面效应使诱导阻力降低,这样就导致了最重要的低速时所需推力的降低。 地面效应导致的诱导流降低使得诱导阻力有重大的减少,但是对寄生阻力无直接影响。诱导阻力减少的结果就是使得在低速飞行时所需要的推力也减少了。 由于升流,下洗流和翼尖涡流的改变,可能空速系统有定位(设备)误差,这和地面效应有关。大多数情况下,地面效应会导致静态源的局部压力增加,出现对空速和高度的偏低指示。因此,会要求飞机空降的指示空速低于正常要求的值。 为了使地面效应有较大的程度,机翼必须相当的接近地面。地面效应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诱导阻力在恒定升力系数处随机翼距地面的高度变化。当机翼的高度等于翼展时,诱导阻力只降低1.4%。然而,当机翼高度为四分之一翼展时 ,诱导阻力降低23.5%,机翼高度等于翼展十分之一时,诱导阻力降低47.6%。所以,只有机翼非常靠近地面时,诱导阻力才有很大的降低。因为这种变化,地面效应在起飞离地和着陆触地的一瞬间是最明显的。
在飞行的起飞阶段,地面效应引起一些重要的关系。飞机起飞后离开地面效应会遇到和着陆时进入地面效应相反的情况,例如飞机离开地面效应将会:
? 要求增加迎角来维持相同的升力系数 ? 诱导阻力增加,所需要的推理也要增加 ? 稳定性降低,机头在瞬间会向上翘 ? 产生静态源压力的减少,指示空速增加
应当指出在获得建议着陆速度之前这些总效果可能会对着陆尝试危险。由于地面效应中阻力降低,飞机好像能在低于建议速度下正常起飞。但是,当飞机以不足的速度飞出地面效应时,更大的诱导阻力可能会导致恰好临界的初始爬升性能。在,如大的总重量,高密度高度,高温的极端条件下,起飞时空速的不足可以使飞机飞起来,但是可能不足以飞出地面效应。这时,飞机可能在最初以不足的速度飞行,然后又下降回跑道。不要试图强制飞机以不足的速度飞起来是非常重要的;为提供充足的初始爬升性能建议起飞速度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个原因,在收回起落架或者襟翼之前必须进入确定爬升状态。
在飞行的着陆阶段,也必须要理解和认识近地效应。如果飞机以恒定迎角被带进到地面效应,飞机升力系数会增加,所需要的推力会减少。因此,会出现“漂浮”效应。由于地面效应中阻力的降低和停车减速,拉平点的任何多余速度都会导致相当长的“漂浮”距离。当飞机接近触地点时,低于翼展高度时的地面效应是最容易发生的。在飞机接近地面的最后进近阶段,有必要降低动力配置或者降低所需的推力,这样可以让飞机在预期滑行轨迹上滑行。
飞机的轴向
飞行中无论什么时候飞机改变它的飞行姿态和位置,它都绕三个轴向的一个或者多个旋转,这些轴向是通过飞机重心的想象出来的线。飞机的轴向可以看成飞机可以绕这它转动的假想轴,非常象车轮旋转的那个轴。在三个轴的相交点,每一个轴都和其他两个轴成90度角。从飞机头部到尾部沿机身长度方向扩展的轴称为纵轴。从机翼到机翼的延伸轴称为横轴。垂直通过重心的轴叫垂直轴。图3-9
飞机关于其纵轴的运动类似于船从一边到一边的摇摆。事实上,描述飞机三个轴向运动的名字最初是航海术语。这三个术语被采纳到空气动力学术语就是因为飞机和航船之间运动的类似性。
根据对航海术语的采用,飞机纵轴固定后的运动称为“侧滚”,横轴固定时的运动叫“俯仰”;最后,飞机垂直轴固定后的运动叫“偏航”,就是飞机头水平的左右运动。
飞机的三个运动由三个控制面控制。侧滚由副翼控制,俯仰由升降舵控制,偏航由方向舵控制。对这些控制的使用在第四章解释-飞行控制。
运动和力臂
物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物体可以自由旋转的话,将总是绕它的重心旋转。在空气动力学术语中,对飞机的趋向绕它的重心旋转的精确测量叫力矩。力矩是所施加的力和作用点距离的乘积。力臂是从参考点到作用力的距离。为计算飞机的重量和平衡,力矩用力臂距离乘以飞机的重量来表示,简单说是英寸磅(距离乘以重量,公制单位是牛顿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