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复习纲要
题型:填空(20) 选择(20) 判断(10) 简答(30) 论述(20)
1、美学对象与主体关系方面的三个层次:①“静观”关系②“对话”关系③审美对象的“存在”
2、美学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顺序不可颠倒)
3、美学的名称及第一个完整的理论是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提出的,因此,他被称为“美学之父”,也是公认的美学学科的创立者。(知、情、意) 4、Aesthetica或Asthetik或Asthetic是“感性学”的意思。
5、美学经历的三大范式转变,指从“本体论阶段”到“认识论阶段”再到“语言学阶段”。
6、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是王国维,中国现代美育思想的奠基者是蔡元培。
1956年,对朱光潜的唯心主义美学观的批判引出的中国当代第一次美学大讨论。在围绕美的本质问题的讨论中,逐渐形成了4种不同的看法。一是以吕荧和高尔太为代表的主观派;二是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派;三是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派;第四种看法以李泽厚为代表,认为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7、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人文科学,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 8、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美是是一种人生境界。
9、审美活动的动机是包括审美需要,审美理想,审美趣味。 10、审美主体与对象只存在于审美活动中。
12、美学的审美对象应该是什么?
美学是对现实生活中以艺术活动为典范(重点)的审美活动进行思考、解
释的学说和理论;具体说来,美学应将美与艺术等审美现象放在一种能集中体现审美关系的社会性和历史性的审美活动中加以考察;进而可以说,美学应通过对人的生存或实践的考察,来把握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并在这种活动与关系中来解释审美经验,理解审美主体和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理解艺术活动,理解“美”这种观念或价值的诞生与应用等等。 16、审美理想的定义
审美理想又称美的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所谓审美理想就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 15、审美趣味的定义
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的内在表现,而兴趣和品味则是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
16、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简答)
1)是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的交流。就是说,审美是一种最符合人性尊严、
1 / 5
也最能体现人的本真价值的自由的生命活动 2)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
17、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
首先,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不同于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
其次,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在异化活动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
再次,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不同于人的现实存在,它是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
11、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分为三个阶段,主要体现在惊异、体验和澄明三个基
本环节及其起伏运动的状态中。 20、审美对象的生成和显现
审美对象的物质因素主要是指构成具体事物的色彩、线条、形状、音响等可以被人的耳、目直接把握的感性属性,这是由审美活动根本上是一种精神观照活动所决定的。 21、审美活动之所以能现实地生成审美对象,生动逼真地展现出对象的气韵和神
貌,是因为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不仅超越了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甚至也超越了自己狭隘片面的生命状态。
22、审美对象的特征是非实体性和开放性。 22、简述审美对象的特点 稍微展开 (简答)
23、审美发生理论有以下几种观点:游戏说,生物本能说,巫术说、劳动说。
分析游戏说。
游戏说是德国作家、美学家席勒提出的观点。席勒认为,游戏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而且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 首先,他试图从人的生命活动的独特性质中去探寻审美发生的直接精神动力,并敏锐的揭示出审美活动与人的自由本质之间内在的必然关系,这种思路及其所得出的结论都是值得肯定的。其次,他既看到了人的审美活动与动物游戏活动的根本不同,也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某种深层次地联系,说明美的发生是有其动物性的生理基础的,这符合生命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但是,把游戏说作为一种审美发生理论来看,它显然存在着严重缺陷。这主要表现在它根本忽视了对由动物游戏向人的游戏转化的机制以及人的游戏得以发生和进行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探讨。同时,在席勒那里,游戏与审美几乎可以看成是同义词,这样,说审美产生于游戏,无异于说审美发生的根据就在于它自身。这显然是难以成立的。
24、审美发生的理论应解决的基本问题和研究途径是什么?
应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审美活动何时发生?何以会发生?怎样发生? 要科学的解决上述三了基本问题,应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
1) 通过对考古发现的原始文化遗物的分析与研究,确证、推断、重建早期人类
审美活动的发生过程。
2) 通过对现存原始部族的文化生活和艺术活动的考察研究,来推断早期人来
审美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3) 借助于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探究原始审美活动赖以发生的心理机制。 25、审美发生的条件与标志
2 / 5
时间:最迟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人类已确定无疑的形成了一定的审美意识。 前提: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真正前提是制造和使用工具。 审美发生的社会中介因素是巫术活动。
只有当审美意识作为一种独立的意识出现后,才以为着审美活动的真正发生。 审美形态概述,最好找到笔记 悲剧与喜剧
悲剧有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三个历史形态。 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的时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黑格尔提出了悲剧发生于“矛盾冲突”的理论。 崇高与优雅
直到18世纪,英国著名的经验主义哲学家博克写出了《论崇高与美》一文,“崇高”才正式作为美学范畴,得到美学家和哲学家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巨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积的大或数量的大,被康德称为“数学的崇高”,一是力量的巨大和不可抗御,被康德称为“力学的崇高”,它们是崇高的两种类型。
崇高与优美的关系 丑与荒诞
荒诞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原因 中和的审美特征
1)首先,强调一种合适的尺度,一种恰当的分寸。 是情感的适中。 是人格精神的和谐。
2)中和作为审美形态的第二个主要特征,是多样性的统一。
3)中和的最根本、最高层次上的特征,就是天人合一,这是中国审美文化之魂。 审美经验理论
柏拉图——“迷狂”说 夏夫兹博里——第六感觉
乔治-桑塔耶那——美是客观化的快感 杜威——艺术即经验
审美经验最根本的性质是它的实践性,是它与人生实践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简答)
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简答) 感性直观性
超越个体眼前的功利性 感知与情感交相伴随 自由无限性
非理性的显性表征 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
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是构成审美经验的集中基本要素。 感知的地位、作用、特点。
感知活动实际上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其中, 想象 情感
3 / 5
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1)呈现阶段:借助感知对对方感性特征加以把握,也就是使对象在主体的意识之中呈现出来。 2)构成阶段 3)评价阶段 艺术的定义
创造与制作的含义和区别
艺术家纯粹的内在机制指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力,它包括艺术敏感,艺术想象力,艺术技巧。
艺术创造的过程 1)触发阶段 2)展开阶段 3)生产阶段
有一种忽略艺术品实体形态的倾向,也有一种将艺术神秘化的倾向。
艺术作品的核心是审美意象。
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在艺术作品中的地位、作用(判断出各个层次是什么)
艺术家的层次结构 1)物质材料层 2)符号形式层
3)意象世界层(中心地位) 4)超越境界层。(不是每个艺术作品都必须有的 ,好的艺术作品可能有) 物质材料层的作用:构成艺术作品;对有些门类的艺术作品来说,不仅是传达审美意象的媒介和载体,而且本身就是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形态的划分标准:按艺术作品存在方式分有时间艺术(音乐、电影、电视、戏剧)和空间艺术(绘画、雕塑)
艺术接受的条件
1、受众必须具有一定的审美修养。首先是情感的活动,其次是想象的活动,再次,理解活动在艺术鉴赏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受众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经验。 审美教育的内涵
审美教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的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审美教育的特征(论述) 1)情感性
情感性是美育的首要特征。 2)以受教育者为中心
4 / 5
3)过程性 4)全面性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美育思想
最早对美育问题进行系统的理论总结和思考的是柏拉图。 柏拉图提出“用音乐来陶冶心灵”。 亚里士多德以悲剧为重点,突出了这种艺术形式能够引起人的怜悯与恐惧之情并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的作用,也就是说 ,怜悯与恐惧导致进化。 贺拉斯——寓教于乐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
5 /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