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装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一、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1、设施缺陷
涂装作业中设备、设施缺陷指:设备、设施的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等。例如:
1)工艺、电气、储能、动力、传动、通风等设备设计不当,制造粗劣
2)火灾爆炸区域防爆电气设备及防爆照明灯不合格或功能失效 3)自动连锁控制系统和信号报警装置不合格 4)涂装场地的消费器具不合格,或未按GB50140配置 2、防护措施缺陷
涂装作业场所,由于未采取防护措施或防护措施失效而造成的缺陷,包括无防护、防护装置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例如:
涂装作业涉及的桥梁、大型构件或储罐、船舶、机车车辆、建筑物、行车等,其主体构造、平台、护栏等未设防护或在安全防护方面的缺陷。
3、电危害
1)触电:由于电气设备绝缘不良,接地错误或误操作等原因造成电
伤害事故或其他危害。主要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情况。
2)电气火花:涂装作业现场的易燃易爆环境下,因电位差引起的
电火花所产生的危害,例如:涂装作业现场电路开启与切断、短路、过载,以及由于行灯破裂、保险丝熔断、带电设备、器具的外漏部位电位差过大等原因引起的火花。
3)静电放电:静电喷枪与工件间距过近,使用、存储、输送有机 溶剂的设备、容器、管道静电积累或容器、管道破裂导致物料流速过快,以及倾倒有机溶剂未采取防静电措施等原因引起的放电。
4)雷击:涂装工程没有避雷措施,或由于防雷接地不符合要求而 造成的雷电灾害。
5)噪声:涂装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机械性、电磁性、流体动力性等 造成操作人员身心健康的声频。
6)震动:涂装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机械性、电磁性、流体动力性等 对人体身心健康和设备造成危害的振动。
7)电磁辐射:紫外线固化、电子束固化、光固化、红外线干燥、 静电喷涂等涂装作业场所存在的辐射危害。
8)明火(火焰、火星、灼热):涂装作业场所内部或外部带入的 烟火,焊接火花,烘干设备过热表面,灯具破裂时的明火,加热的钢板,照明灯具的灼热表面,设备、工件、管道、散热器、电器等过高温度的表面。
9)生产性粉尘:涂装作业场所生产性粉尘是指在涂装生产过程中 形成的,并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例如:无机粉尘。喷丸、喷砂、抛丸及机械、手工干式打磨、磨光等作业粉尘。有机粉尘。喷涂粉末涂料及打腻子、磨光、除旧漆等作业粉尘。
3、作业环境
1)通风不良:涂装作业场所的有限空间及通风不良处所,积聚 有机溶剂剂蒸汽的低凹、死角区域,及易燃气体及粉尘积聚达到爆炸极限,存在遇着火源瞬间燃烧爆炸的危害。
2)缺氧作业:在常压条件下进行有限空间涂装或其他作业,作 业场所氧气浓度低于19%,及为缺氧作业。
3)场地构造:涂装作业场中,存在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机溶剂蒸 汽积聚的低凹场地机构(如地沟、地炕等),以及防火间距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构造等。
4)高温、辐射热:在涂装作业过程中,属高温作业的工作,可 能存在高温、辐射热,如图层的烘干、固化作业等。
5)高出作业:室外建筑涂装、大型机构或构筑物的高处涂装作 业、船旁悬吊涂装等。
6)照明:涂装工艺过程中的工作区照度不足,照度不均等危险、 有害因素。
7)灼烫:涂装作业工程中的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
8)机械伤害:涂装作业中的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间、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化学性危害、有害因素
1、易燃易爆物质
1)涂装作业场所内容易被引燃、引爆的物质。例如:
a)有机溶剂及涂装在存放、清洗、稀释、加热、涂覆、流平、干燥固化及通风等过程中挥发出来的易燃易爆物质。
b)涂装作业工程被有机溶剂及涂料污染的废布、纱头、棉球、防护等。
c)涂装设备内部表面、通风设施的内部空间、建筑物内墙与顶棚表面、作业现地面等沉积的漆垢,低凹或死角区域积聚的漆雾。
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内容
(一) 作业标准化
1、 操作作业标准化
(1) 是岗人员必须做到人员、岗位、上岗证三对口。 (2) 认真进行巡回检查,做到定时、定点、定路线、定内容,挂检查标志牌。
(3) 按工艺规程、安全技术规程、安全操作规程等精心操作,维护保养设备,不脱岗、不睡岗、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4) 按时记录,做到清晰、整洁、真实、无差错。 2、 检修作业标准化
(1) 必须实行安全检修标准化作业法,落实检修施工方案、检修安全施工措施、安全技术工艺等。
(2) 电工、焊工等作业人员实行各自的安全作业标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