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根据本病多突然发生剧烈的头痛、眩晕、项强、呕吐、神昏、抽搐等特点,故又认为心火暴盛,肝刚暴亢,肝风上扰、血随气逆、气血并走与上,常为本病的致病因素。
【临床表现】本病多发于40—50岁的人,但20一30岁发病者也不少。40岁以后发病者多为动脉瘤破裂,30岁以前发病者,多血管畸形。约1/3病例在睡眠时发病;1/3病例有兴奋、激动、用力等诱因:另l/3病例则无诱因可寻。
起病急骤,常以剧烈的头痛开始,并有眩晕、呕吐、短暂的意识障碍或昏迷,大多数患者有颅内压增高现象及脑膜刺激症候,如项强、抬腿试验阳性、视神经乳头水肿、呼吸不规则、脉缓等。部分病人可有抽搐,或有一过性轻度单瘫、偏瘫、失语。少数患者可有复视、眼睑下垂等。体温常有升高。脑脊液压力增高,呈血性。
[脑出血]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由于脑动脉血管非外伤性的破裂,血液进入脑实质内而发生的疾病,发病多在中年以上。
【病因病理】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是脑出血的最常见的病因。此外,血液病伴出血倾向者,恶性肿瘤侵蚀脑血管和先天性血管畸形者,也可发生本病。长期高血压。尤其是发生在情绪波动的阶段,当血压骤然上升至病变动脉管壁不能耐受的程度时,动脉壁破裂,血液进入脑实质内,形成脑实质内的出血灶。
脑出血最多见于基底神经节 和 内囊区。原因可能是供应该区的豆纹动脉由粗大的大脑的主动脉分离,几 成 直 角 ,管 内 承 受 的 压 力 较 高 ,容 易 破 裂 。
血管破裂后在脑部形成血灶,脑组织被血液破坏,邻近的脑组织亦显软化。由于血块大小、部位不同,临床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局部神经系统体征。如血液侵入脑室系统进入脑脊液,脑膜对血液起炎症反应,临床可见脑膜刺激症状。
若患者不立即死亡,脑部血块可逐步液化、吸收、受损的脑组织由纤维所代替。
附:
脑出血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21
蛛网膜下腔出血 发病情况 一般起病急骤,一般渐起,多有前突然起病,神经系统体突然起病,多伴有剧烈 病情迅速进展 驱症状,如眩晕。征迅速出现 夜间发病较常见,病情逐渐演变。 头痛。 有关病史 高血压及动脉动脉硬化、高血风湿性心瓣膜病、心肌可有经常头痛史 硬化 压、糖尿病等 梗塞 常有短暂的意识丧失 多无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脑膜刺激征明显 血性 青年、中年、老年均有 昏 迷 常有,而且多为常只有意识迟钝常见 深昏迷 而无昏迷,或有轻 偏瘫或单瘫 清 清 老年多见 中年以上 青年
体 征 高血压,偏瘫 偏瘫或单瘫 脑脊液 血性或清 年龄 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