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几个环节来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学生会比较一些物品轻重的基础上,学习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这节课的内容是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会感觉比较抽象,所以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各种实际操作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动手掂一掂,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掌握用秤称物品质量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质量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3、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实际观念)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激发他们
1
的好奇心和兴趣,我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基础。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学过程:
本课时的教学指导思想确定为:创设情境,主体参与,合作互动。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在课的开始我就为学生创设了游戏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 首先,我设计了一个“背一背”的游戏:找三位学生,其中两位体重对比明显。这三名学生互相背一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初步感知轻重。其次,利用课件演示,请学生观察两幅图片,说一说哪边轻,哪边重?再次,让学生联系生活,在自己的桌上找出两样物品,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它们的轻重,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这样为学生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力求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欲望。最后设疑,导入新课。
设计理念:教材呈现给我们一个静态的知识,它创设的情境有些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玩“背一背”的游戏了解轻重。然后再“掂一掂”,力求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 (二)操作探究,感悟新知。 1、认识质量单位克。
在认识克之前,首先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其中重点认识天平、盘秤、人体秤,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克”是一个很轻的质量单位,要结合实际让学生充分感受。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通过“称、掂、找、说”四个层次,来认知克是用来称比较轻
2
的物体的质量单位,通过用天平称出1克的2分币,再用手掂一掂,让学生充分地体验1克到底有多重,接着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以克为单位的物品的质量来加深对克的感受,明确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通过称一称,掂一掂一袋盐有多重?让学生通过看盐袋上的标注(一袋盐500克),教师问:两袋盐呢?把抽象的质量单位与熟悉的实物结合在一起,初步感知l千克的质量观念。学生在感知1千克的质量之后,通过小组合作秤出质量为1千克的物品,如两袋盐的质量是1千克等等,放在手中再掂一掂,从而深化概念,突破重点,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认识克与千克的进率。
学生在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时,利用前面的教学直接揭示,即从两袋盐的质量中(1000克)巧妙地揭示出克与千克的内在联系(1千克=1000克)。找出重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称一称桌子上的学习用具,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理念:
传统的教学中,知识形成的过程是由教师讲的。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
操作与思维,学生无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学生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称一称2分硬币、数学书、1千克重的食盐、书包等,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这些生活中的数学不是由教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3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这个层次安排了三个的练习,通过精心设计,力求达到“有的”、“有序”、“多样”、“有度”。
第一题:说出下面物体有多重?(ppt出示) 第二题:我是小法官 (ppt出示) 第三题: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ppt出示)
课外提升:1 千克棉花和 1 千克铁比较,哪个重一些?(ppt出示) 设计理念:
本节课,学生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一个2分硬币重1克”、
“两袋盐重1千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动手掂一掂、动脑估一估、动口说说自己的感受,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会感悟1克和1千克的实际轻重,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符合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增强了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充分享受了学习、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
另外,在练习结束后,让学生总结,并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感想,教师给予充分肯定,又提出新的要求。既让学生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又引发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 ,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