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间接头或终端处应留有2-3米的余长。
6.8 电源线与设备连接
1) 电源线剖头部分均缠塑料带缠扎厚度与绝缘外批一致,各电源线
缠扎长度应一致;
2) 截面10平方毫米及以下的单芯电源线打接头圈连接时,线头弯曲的方向应与
紧固螺丝方向一致,并在导线与螺母间装垫圈,每处接线端最多允许两根芯线,且在两根芯线间加装垫圈,所有接线螺丝均应拧紧;
3) 截面10平方毫米及以上的多股电源线应加装铜鼻子,其尺寸应与导线相配合; 4) 线鼻子与设备的接触部分应平整洁净;接触处涂一薄层中性凡土
林,安装平直端正;螺丝紧固;
5) 电源线与设备接线端子连接时,不应使端子受到机械应力。 6.9 通电检查
1) 电源线布放完毕,在相对湿度不大于80%时,用500伏兆欧表测
试线间及对地绝缘电阻应大于1兆欧。 2) 测试电源线的电压降应符合设计规定。
3) 通电1小时后检查电源线鼻子处、电源线连接处、电源线与设备 连接处的温度均应不得大于65度。
7、接地装置
7.1 施工前的检查
1) 根据设计核对地线的位置有无与地下障碍物重叠、交叉等情况; 2) 各种主要材料的规格、质量、数量应能满足施工的需要。 7.2 敷设接地装置
1) 接地装置的位置、接地体的埋设深度及接地体和接地线的尺寸应
符合设计规定。扁钢接头搭接长度应大于宽度的两倍;扁钢与扁 钢或扁钢与地体连接处至少有三面满焊,焊接牢固,焊缝处涂沥
青。 2) 引入扁钢涂沥青,并用麻布条缠扎,然后在麻布条外面涂沥青保 护。
3) 地线路引出线处如有人孔装置,则引出线应在人孔内留有余长。
4) 接地装置汇接设备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安装端正牢固并有明显的标志。 5) 接地装置应按隐蔽工程处理,在回土前应按会同建设单位的代表共同测试接地
电阻并双方签字,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回土。
7.3 回土
1) 回土时,不得将石块、乱砖、垃圾等杂物填入沟内。 2) 回土时应分层夯实,如土质干燥夯实时应浇水。
7.4 新建局(站)应采用联合接地。
7.5 各类通信局(站)联合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暂定) :
接地电阻值参照表
接地电阻值 (欧) <1 适 用 范 围 综合楼、国际电信局、汇接局、万门以上程控交换局、2000路以上长话局。 2000门以上1万门以下程控交换局、2000路以下长话局。 2000门以下程控交换局、光缆端站、载波增音站、地球站、微波枢纽站、移动通信基站。 依 据 <3 YDJ20-88《程 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设计暂行技术规定》 <5 <5 <10 <20 <10 有线用户接入网 微波中继站、光缆中继站、小型地球站。 微波无源中继站。 适用于大地电阻率小于100W.m,电力电缆与架空电力线接口处防雷接地。 适用于大地电阻率为101~500W.m ,电力电缆与架空电力线接口处防雷接地 。 适用于大地电阻率为501~500W.m ,电力电缆与架空电力线接口处防雷接地。 用户接入网和技术规定汇编 YD2011-93《微波站防雷与 接地设计规范》 <15 GBJ64-83《工业与民用 电力装置过 压保护设计规范》 <20
第四部分 接入网设备工程安装施工规范
一 安装工艺 1 机架设备
1.1 机房机架设备位置安装正确,符合安装工程设计平面图要求。 1.2 用吊垂测量,机架安装垂直偏差度应不大于3mm。
1.3 大列主走道侧必须对齐成直线,误差不大于5mm。相邻机架应紧密靠拢;整列机 面应在一平面上,无凹凸现象。
1.4 各种螺栓必须拧紧,同类螺丝露出螺帽的长度应一致。
1.5 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如有脱落应予补漆。各种文字和符号标志 应正确、清晰、齐全。
1.6 机架、列架必须按施工图的抗震要求进行加固。 1.7 告警显示单元安装位置端正合理,告警标志清楚。
2 机台和外围终端设备
2.1 机台位置应安装正确,台列安装整齐,机台边缘应成一直线,相邻机台紧密靠拢, 台面相互保持水平,衔接处无明显高低不平现象。 2.2 终端设备应配备完整,安装就位,标志齐全、正确。
3 配线架
3.1 配线架底座位置应与成端电缆上线槽或上线孔洞相对应。跳线环位置应平直整齐。 3.2 配线架各直列上下两端垂直误差应不大于3mm,底座水平误差每米不大于2mm。 3.3 配线架接线板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各种标志完整齐全。 3.4 配线架必须按施工图要求进行抗震加固。
3.5 配线架直列告警装置及总告警装置设备安装齐全。
4 电缆走道及槽道
4.1 电缆走道及槽道的安装位置应符号施工图设计的规定,左右偏差不得超过50mm。 4.2 安装走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平走道应与列架保持平行或直角相交,水平度每米偏差不超过2mm; 2) 垂直走道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超过3mm。 3) 走道吊架的安装应整齐牢固,保持垂直,无歪斜现象。
4.3 电缆走道穿过楼板孔或墙洞的地方,应加装子口保护。电缆放绑完毕后,应有盖板 封住洞口,子口和盖板应用阻燃材料,其漆色宜与地板或墙壁的颜色一致。
4.4 安装沿墙单边或双边电缆走道时,在墙上埋设的支持物应牢固可靠,沿水平方向的 间隔距离均匀。安装后的走道应整齐一致,不得有起伏不平或歪斜现象。 4.5 安装槽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端正牢固,并与大列保持垂直;
2) 列间槽道应成一直线,从前向后看左右偏差不超过3mm; 3) 两外槽道拼接处水平度偏差不超过2mm。
5 布放电缆
5.1 布放电缆的规格、路由、截面和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规定,电缆排列必须整齐,外 皮无损伤。
5.2 交、直流电源的馈电电缆,必须分开布放;电源电缆、信号电缆、用户电缆与中 继电缆应分离布放。
5.3 电缆转弯应均匀圆滑,电缆弯的曲率半径应大于60mm。
5.3 布放走道电缆必须绑扎。绑扎后的电缆应互相紧密靠拢,外观平直整齐。线扣间 距均匀,松紧适度。用麻线扎线时必须侵蜡。
5.4 布放槽道电缆可以不绑扎,槽内电缆应顺直,尽量不交叉。在电缆进出槽道部位 和电缆转弯处应绑扎或用塑料卡捆扎固定。
5.6 在活动地板地板下布放的电缆,应注意顺直不凌乱,尽量避免交叉,并且不得堵 住送风通道。
6 插接架间电缆及布线
6.1 架间电缆的插接、电缆的走向及路由均符合厂家有关规定。 6.2 架间电缆及布线的两端必须有明显标志,不得错接、漏接。 6.3 插接部位应紧密牢靠,接触良好。插接端子无折断或弯曲现象。 6.4 架间电缆及布线的外观平直整齐。
7 敷设电源线
7.1 机房直流电源线的安装路由、路数及布放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规定。电源线的规格、 熔丝的容量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7.2 电源线必须采用整段线料,中间无接头。 7.3 系统用的交流电源线必须有接地保护线。
7.4 直流电源线的成端接续连接牢靠,接触良好,电压降指标及对地电位符合设计要求。 7.5 采用胶皮绝缘线作直流馈电线时,每对馈电线应保持平行,正负线两端应有统一红
蓝标志。安装好的电源线末端必须有胶带等绝缘物封头,电缆剖头处必须用胶带和 护套封扎。
二 系统检查测试 1 通电测试前的检查
1.1 接入设备的标称直流工作电压为-48V,电压允许变化范围为-57~-40V。 1.2 设备通电前,应对下列内容进行检查:
1)各种电路板数量、规格及安装位置与施工文件相符; 2)设备标志齐全正确;
3)设备的各种选择开关应置于指定位置; 4)设备的各级熔丝规格符合要求; 5)列架、机架及各种配线架接地良好; 6)设备内部的电源布线无接地现象。
1.3 设备通电前,应在机房主电源输入端子上测量电源电压,确定正常后,方可进行通电测试。
2 硬件检查测试
2.1 各级硬件设备按厂家提供的操作程序,逐级加上电源。 2.2 设备通电后,检查所有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均应符合规定。
2.3 各种外围终端应设备齐全,自测正常。设备内风扇装置应运转良好。
2.4 检查接入设备、配线架等各级可闻、可见告警信号装置应工作正常、告警准确。 2.5 装入测试程序,通过人机命令或自检,对设备进行测试检查,确认硬件系统无故障, 并提供测试报告。
3 系统检查测试
3.1 V5接口测试(参照邮电部V5接口现场测试规范)
3.2 1) 系统的网管功能测试;
2) 112自动受理、自动测试功能。
3.3 设备经过严格的系统检查测试,认为稳定性已达到初验要求时,即可将测试检查记录完整交与工
程验收小组,准备进行初验测试。
第五部分 数据通信设备工程安装施工规范
1 工程前
1.1 机房环境
在安装工程开始以前,必须对机房的建筑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查,具备下列条件方可 开工:
1) 机房及有关走廊等地段的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室内墙壁已充分干燥。机房主要门的高度和
宽度应不妨碍设备的搬运,房门锁和钥匙齐全。机房内应保持整齐、清洁;
2) 机房地面应平整光洁,预留暗管、地槽和孔洞的数量、位置、尺寸均应符合工艺设计要求; 3) 电源已经接入机房,应满足施工需要;
4) 机房的通风管道应清洁干净,空气调节设备应安装完毕,性能良好。 5) 室内的温湿度应符合相应设备的环境要求。
温度:21℃±2℃ 湿度:50% ±10%
6) 在铺设活动地板的机房内,应对活动地板进专门检查,地板板块铺设严密坚固, 符合安装要求。
7) 机房的照明度应满足设备正常运行和维护的要求。
8) 防潮措施,一般根据机房空间高度以不低于2.5米为原则.将地面提高15---30 厘米。
9) 机房附近有无法搬运的强磁设备时,机房内应安装金属屏蔽层。严禁携带强磁物进入机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