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 状:
柑桔煤烟病在叶片、枝梢或果实表面发生一薄层黑色的煤烟斑,扩大后形成绒毛状的黑色霉层,好似粘附着一层烟煤。真菌以蚜虫、蚧壳虫和粉虱等害虫的分泌物为营养而生长繁殖,但不侵入寄主,黑霉层容易被抹掉。发生严重时影响树体的光合作用和果实着色,使树势生长衰弱,降低果实的质量(图1,2)。
( 图2 果实受害状 )
病 原:
柑桔煤烟病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称为柑桔煤炱(Capnodium citri Berk et Desm),属子囊菌亚门(图3)。病菌以菌丝体、子囊壳或分生孢子器在病部上越冬,翌年春天,长出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随风传播,散落在蚜虫、蚧壳虫及粉虱等昆虫的分泌物上,再度引起发病。
( 图3 病原菌 )
发病条件: 蚜虫、蚧壳虫及粉虱等害虫发生严重的柑桔园,煤烟病一般都会发生严重。种
植过密,通风不良或管理粗放的果园,病害亦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
(1)合理密植和施肥,适当修剪,使果园通风透光良好,减轻发病。
(2)喷药防治蚜虫、蚧壳虫及粉虱等害虫,是防治该病的关键。在挂果的前期可用50%氧化乐果乳剂1000倍液或40%速扑杀乳油700倍液(但注意果实着色后禁用!)。
(3)在发病初期可喷射0.5%等量式波尔多液等杀菌剂。
RE:柑桔病虫害 (1级回复)
作者:admin (发表于 2006-4-24 8:58:29)
简 介:
柑桔黑腐病是柑桔 一种重要的采后病害。
症 状:
(Alternaria citri)
柑桔黑腐病多以果蒂部先发病。一般有两种不同的症状:一种是蒂部附近的果皮先发病,外表的症状明显,是由于病菌从果皮侵入果内引致腐烂(图1)。初时果皮上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病部扩大后稍凹陷,组织呈半柔韧性腐烂,变黑褐色,病斑边缘不规则。当天气潮湿时,病部表面长出初为白色、后变为墨绿色的菌丝,果心也长出墨绿色( 图1 果实受害状 ) 霉层,果肉变质味苦。另一种是果实外表不呈现症状,而果心内部果肉已发生腐烂,也长有墨绿色绒毛状霉。这是由于病菌在幼果期已侵入并潜伏在果心所致。
病 原:
( 图2 黑腐病病原菌 )
发病条件:
柑桔黑腐病病原为真菌,称为柑桔链格孢(Alternaria citri Ellis et. Pierce),属半知菌亚门。病部长出的墨绿色绒毛状霉层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或倒棍棒形,暗橄榄绿色(图2)。
柑桔黑腐病菌主要以孢子附着在果实上越冬,也可以菌丝体潜伏在病枝叶组织内越冬,当温湿条件适宜时便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靠气流传播,在果园中侵染幼果。病菌从花柱痕或果面的任何伤口都可侵染,侵入后以菌丝体潜伏在组织内,到后期或贮藏期引起果实腐烂。
柑桔黑腐病菌属于寄生性较弱的真菌,一般都只能通过果皮伤口或果蒂口侵入。因此,在管理、采收、贮运过程中,凡使果实受伤,都会增加受侵染的机会。
黑腐病的发生与品种关系密切。橙类发病轻,椪柑、温州蜜柑、桔类发病较重。
(1)防止果实受伤 在管理、采收和贮运过程中防止果实遭受机械损伤。 (2)适当提早采果能预防黑腐病的发生。
(3)药剂浸果处理 采用75%抑霉唑2000倍+72%2,4-D乳剂5000倍或用45%特克多乳剂1000倍+75%抑霉唑2500倍+72%2,4-D乳剂5000倍液浸果,不但对青、绿霉病而且对黑腐病亦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4)采用塑料薄膜单果包装。
(5)贮藏库消毒 果实进库前,库房要进行消毒(消毒方法:参考“柑桔青、绿霉病”)
(6)控制库房的温湿度(参考:柑桔青、绿霉病)。
防治方法:
RE:柑桔病虫害 (1级回复)
作者:admin (发表于 2006-4-24 8:59:33)
(Geotrichum candidum Link) 简 介:
症 状:
发病条件:
柑桔酸腐病是柑桔在采后及贮运期间一种常见的果实病害,也是较难防治的病害。同样也能危害荔枝、甜瓜、番茄等果实。 只危害果实,多发生在成熟的果实,尤其是贮藏较久的果实。受侵染后,病部初呈水渍状软化,橘黄色至褐色,逐渐扩大至全果腐烂。流出酸臭汁液,表面长有致密的白色霉层,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图1)。
( 图1 果实受害状 )
病 原:
柑桔酸腐病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它的无性阶段为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 Link),菌丝体无色,多分枝,多隔膜,老熟的菌丝断裂为串生的节孢子,孢子无色,初为矩形或呈卵圆形(图 2)。病菌可在土壤中腐生。 ( 图2 病原菌 )
病菌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采收时的工具接触也能传播。病菌从伤口侵入。青果期较抗病,果实成熟度越高越容易感病。窑贮藏和薄膜袋贮藏发生较多,贮藏时间越长,发病越多。柠檬、甜橙和酸橙最感病,桔类次之。高温、高湿、缺氧及伤口都有利于本病发生,吸收式口器昆虫为害越烈,发病率越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