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附中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12月)模块诊断
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读“红海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 1.有关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①岩石属于侵入型岩浆岩 B.①②岩石都是岩浆活动的产物 C.甲属于亚欧板块 D.甲属于印度洋板块 2.图示区域的地壳
A.以水平张裂作用为主 B.以水平挤压作用为主 C.以垂直上升运动为主 D.以垂直下降运动为主
左图为某地未倒置岩层的垂直剖面图,地表在甲地层之上,图中不同的图例和甲至辛的标示分别代表不同的岩层。丁层与庚层都为火成岩侵入岩层,其中丁岩层还包裹着一些来自丙层岩石的碎块。右图为地质构造图,读图回答3-5题。
3.表示左图中岩层由老至新的正确顺序的选项是
A.甲→乙→丙→丁→戊→己→庚→辛 B.辛→庚→己→戊→丁→丙→乙→甲 C.辛→庚→己→戊→丙→丁→乙→甲 D.辛→己→戊→丙→丁→庚→乙→甲 4.右图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 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 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 D.自A向B由老到新 5.右图中长腰山是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右图示意我国某瀑布地质剖面,该瀑布大约以每年一米的速度后退。读图回答6-7题。 6.该瀑布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A.岩浆活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侵蚀作用 B.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地壳抬升—侵蚀作用 C.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作用 D.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侵蚀作用
7.该瀑布可能会影响其下游河流的
A.含沙量 B.流量 C.汛期 D.结冰期
右图为西安附近渭河某河段河道变迁图,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渭河河段不断北迁的自然原因可能有 ①区域内地壳运动的差异 ②南岸堆积物颗粒较大
③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④泾河携带的泥沙较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西安市大型新区不向南拓展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南部
A. 交通条件差,居民出行不便 B. 水资源严重不足,用水困难 C. 地势平坦,易发生城市内涝 D. 保护古遗址等文化景观需要 读中国天山南、北坡的降水空间变化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造成图示天山南、北坡降水最大值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距海远近 B.植被覆盖率 C.水汽含量 D.地形坡度
11.关于天山南、北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天山北坡3000米高度适宜冬季放牧 B.天山南坡天然草场面积多于天山北坡 C.天山北坡2000米位置可能分布森林 D.天山南坡气候干燥主要是由于气温高 右图为四个不同地点的气候资料,读图回答12—13题。
12.②地典型植被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13.以下能体现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A.从①地到③地 B.从②地到①地 C.从①地到②地 D.从②地到④地 读右图完成下14-15题。
14.如果图中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则平原地区最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加剧 B.泥石流频发
C.土地沙漠化 D.河流含沙量增大
15.下面四幅山地垂直植被带模式图中,与10°S附近西部山地相符的是
右图中的虚线为某水平自然带在图示地区分布的最北界线,据此回答16-17题。
16.该自然带的植被类型为
A.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温带落叶阔叶林 D. 亚寒带针叶林
17.与该自然带在我国分布的最北界线相比,图示界线 A. 纬度较高,主要原因是该地受海洋和暖流影响大 B. 纬度较高,主要原因是该地不受西北季风影响 C. 纬度较低,主要原因是该地多山地丘陵地形 D. 纬度较低,主要原因是该地受寒流影响大 读右图,回答18-19题。
18.图中MN一线东西两侧的城市密度差异显著,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历史 D.交通
19.图中MN一线东西两侧交通线密度及交通运输方式差异显著,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城市和人口分布 B.气候、经济发展程度 C.河流、科技水平
D.地质条件、城市和人口分布
以下两幅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0-21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