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伦理与法规》课程考试大纲
一、 课程性质和目的
1、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结合我国新闻工作的实际,使学生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一些新闻伦理道德的基本问题,确立起马克思主义的新闻伦理道德观。
2、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程学习,观察、分析和解答新闻实践中复杂的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提高新闻职业道德水准和修养。
二、 课程内容
《新闻伦理与法规》课程为新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课程。主要研究新闻职业道德的现象与本质、起源与发展以及社会作用的科学。内容包括新闻伦理学的研究对象、理论框架与学科价值;新闻伦理学的研究方法;新闻职业道德的研究方法;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含义、特征和社会作用;新闻工作的职业特征及其与新闻职业道德的相互关系;中外新闻职业道德思想的起源与历史发展;媒介法的概况;信息公开与保守国家机密;新闻与审判;新闻自律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西方各国的自律组织和他们的新闻道德规范。
三、 考试内容及考试目标
第一章 新闻道德概述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阐述了新闻道德的涵义、新闻道德的社会作用;并就道德的本质问题是优良道德的制定,以及有关“应该”的概念和认识等问题作较为详细的论述。本章的学习过程中要求理解掌握涉及的基本概念,并能运用概念对新闻传播活动进行分析。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第一节、新闻道德的涵义 1、新闻道德概念(识记)
2、新闻传播活动中不道德行为与非道德行为的区别(理解) 3、新闻传播行为道德意义发生及作用机制的条件(理解)
4、每个社会成员都应有道德,为什么新闻从业人员在道德方面尤其受到关注和重视。
第二节、新闻道德的社会作用
1
1、新闻道德社会作用有哪些(理解)
2、新闻道德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起调节作用的具体含义(识记) 3、新闻道德对新闻工作者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具体含义(理解)
第三节、优良道德制定方法——“应该”的概念体系 1、“应该”的含义(识记)
2、什么是“内在善”和“手段善”(识记)
3、如何正确理解舆论监督中要“与人为善”(应用) 4、“必要恶”概念(识记)
5、举例分析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必要恶”行为(应用) 6、善与恶的定义(理解) 7、正当及道德善(识记)
第四节 对应该的认识
1、应该——效用性概念(识记)
2、新闻传播中“应该”是行为对目的的效用性(应用) 3、应该的类型——道德应该与非道德应该(识记) 4、新闻记者的“道德应该”与“非道德应该”行为(应用)
第二章 新闻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回顾了新闻道德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并着重分析了近代新闻道德规范发展及其主要内容。学习本章要注意把握新闻道德发生发展的历史脉络,并对新闻道德发展的重点时期及内容进行理解和记识。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第一节、人类早期信息传播活动道德规范
第二节、近代新闻道德规范发展
2
1、中国近代报人对新闻道德的认识(识记)
2、中国近代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对记者的“品性”重要性的认识(理解) 3、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新闻道德思想。(识记)
第三节、西方自由主义新闻道德观
从19世纪上半叶起,倡导促进道德、提高道德的新闻自律观念开始萌芽。美国报人及组织采取的行动。(识记)
第四节、新中国新闻道德规范
改革开放以来新闻界的伦理建设发展(理解)
第三章 新闻传播应遵循的道德原则与规则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阐述了新闻传播应遵循的的善恶总道德原则;诚实、中庸道德规则,以及新闻事业担负着伸张社会正义的责任等等。要求在理解掌握原理的同时,能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运用。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第一节、道德总原则——善恶六原则 1、道德总原则(理解) 2、道德行为的分类(理解) 3、善恶境界(理解)
4、以善恶境界概念分析相关新闻行为(应用)
第二节、公正:社会治理的最重要道德原则 1、公正的概念(识记) 2、公正的道德境界(识记)
3、“追求公正——媒介的道德指向”。(识记并应用)
第三节、采访报道中的人道主义空间 1、人道主义概念(理解)
2、报道悲剧事件尤其需要记者具有“同情心”(理解并应用)
第四节、传播信息道德规则——诚实 1、诚实的概念(识记) 2、诚实的分类(理解) 3、诚实的道德价值。(识记)
3
4、诚实和欺骗是基本的道德规则而不是道德原则。(识记)
第五节、新闻采访中的中庸之道 1、中庸的概念(理解) 2、中庸的道德价值。(识记)
3、“中庸”之道在隐性采访中运用。(应用)
4、隐性采访应遵循的原则及内容些?(识记并应用)
第四章 新闻道德评价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分析了新闻工作者的道德评价关键-----良心和名誉问题。详细论述了良心与名誉的作用及其作用原理。要求在全面理解各节所述概念的同时,能自觉地将其运用在新闻传播活动中。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第一节、新闻工作者良心
1、新闻道德评价(识记) 2、新闻工作者良心(理解) 3、良心的产生(理解)
第二节、新闻工作者名誉
新闻工作者名誉(理解)
第三节、良心与名誉的作用
1、良心的作用(理解)
2、良心具有使人遵守道德的作用,有利于社会和他人,但是否有利于自己(理解) 3、良心强弱与遵守道德以及利害人己的关系的正比例定律(理解) 4、名誉的作用(识记)
5、名誉使人遵守道德的力量往往大过于良心。但是,良心是一种使人遵守道德的无负作用的力量,而名誉则是一种使人遵守道德的有负作用的力量(理解)
第四节、良心与名誉的评价依据
1、动机效果(理解)
2、良心评价和名誉评价(理解) 3、行为本身与行为者品德评价(理解)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