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时间年龄
60、年增加值(annual increment) 61、年增加率(annual incremental) 62、按年龄体重(weight for age) (五)简答题
63、生长发育调查的目的是什么?
64、生长发育的调查方法主要有几类,他们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
65、调查生长发育状况的指标是不是越多越好?如何选择能说明生长发育状况的指标。 66、什么叫最大耗氧量?
67、什么叫相关回归法?请说明其用途。 68、何谓发育年龄评价法?都有哪些? 69、什么叫瘦体重,与去脂体重有何区别。 (六)论述题
70、生长发育的标准是如何制定的,评价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方法是什么? 71、试述身高、体重、胸围、坐高的生物学特征及卫生学意义。
72、骨龄的概念,为何采用手腕骨作为评定骨龄的标志?如何评价骨龄?
73、按50%萌出率计算,请将男女儿童八块腕骨和尺桡骨骨骺萌出的时间年龄列出。 74、若对2个集体儿童发育进行评价,请列出常用的两种方法,并说出其优缺点? 75、判断肥胖的标准有哪些? 答案及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C 4、B 5、D 6、C 7、E 8、A 9、B 10、B 11、C 12、B 13、D 14、C 15、C 16、C 17、E 18、D 19、A 20、D 21、A 22、B 23、E 24、D 25、E
26、C 27、E 28、A 29、C 30、B (二)多项选择题 31、答案:ABCE 分析:
本题考点:生长发育调查形态指标的内容 形态指标最基本的有身高体重坐高胸围。臂围、腿围和各部位皮褶厚度也可用于评价营养状况,但不是基本指标。 32、答ABCD 分析:
本题考点:生长发育调查形态指标的内容 要了解青春期体态变化特征应测量肩宽、盆宽及上下肢长度;要观察青春期发育状况则可询问女孩月经初潮和男孩首次遗精年龄,以及检查第二性征,如乳房、阴毛、腋毛、胡须及喉结等。头围主要对六岁以下(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测量。 33、答案:ABC 分析:
本题考点:生长发育的评价内容
评价人体体型的指数主要由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盆宽等指标组成,如身高体重指数、BMI指数、Erisman指数、身高胸围指数、骨盆宽指数等。而肺活量指数是评价人体功能的指数。 35、答案:ACE 分析:
本题考点:常用的评价方法的内容
常用的营养指数包括Pelidisi指数、Rohrer指数、身高体重指数、BMI指数等。 36、答案:ABCE 分析:
本题考点:营养状况评价
少年儿童营养状况评价是生长发育和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观察的项目主要有身高、体
重、皮脂厚度、营养指数和上臂围等。其中Rohrer指数是营养指数的一种,还包括Pelidisi指数、身高体重指数、BMI指数等。但此题容易漏选。 37、答案:AE 分析:
本题考点:常用的评价方法的内容
常用的功能指数包括握力指数和肺活量指数等。 38、答案:ABD 分析:
本题考点:曲线图法的应用
曲线图法能说明儿童的发育水平等级;能追踪观察儿童某项发育指标的发育趋势和发育速度;能比较个体和群体儿童的发育水平。不足之处是不同性别的每一发育指标都要做一张图,不能同时评价几项指标来说明儿童发育的匀称度。 39、答案:ABCE 40、BCD 41、ABCD (三)填空题
42、曲线图法;指数法
43、身高体重指数、Rohrer指数、BMI指数
44、骨骼、肌肉、内脏;脂肪组织;营养状况; 45、P80;+10%;120%;
46、骨龄、形态年龄、性征年龄;牙齿年龄 47、横断面调查、追踪性调查;半纵向调查 48、横断面 49、体型 50、生长发育
51、生长发育水平、生长发育速度、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52、追踪性 (四)名词解释 53、是根据人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借助数学公式编成指数,用以评价发育水平、体型、体质或营养状态的方法。指数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体型指数,主要有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盆宽等指标组成,如胸围/身高、坐高/身高、骨盆宽/肩宽等;第二类为营养指数,如体重/身高等;第三类为功能指数,如握力/体重、肺活量/体重等。
2
54、BMI指数(体重(kg)/身高(cm))该指数又称Kaup指数,原多用于婴幼儿营养评价。现认为能较敏感的反映体型的胖瘦程度,而且受身高的影响比Rohrer指数小,与皮脂厚度、上臂围度等营养状况指标的相关性也比较高。该指数在童年期及青春早期随年龄增加而增加,青春中期、晚期及成人较恒定,一般认为大于24为超重,大于26为肥胖。 55、身高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cm)),此指数又称Quetelet指数,表示1cm身高的体重数,显示人体的充实程度,也反映营养状况。该指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大,女性19岁、男性21岁趋于稳定。
37
56、Rohrer指数(体重(kg)/身高(cm)×10),表示了肌肉骨骼脂肪内脏器官的发育状态,反映单位体积的充实程度,可作为营养指数。均值曲线呈“V”字型,7岁后随年龄增长而增大。该指数在反映体态上比较敏感,并较广泛用于营养状况评价。缺点是受身材高矮影响较大。
57、是用某项形态发育指标(如身高体重等)所制成的标准年龄,来表示个体儿童的发育状况。如身高年龄、体重年龄等。优点是用法简便,结果明确。只用单一形态年龄评价方法是不全面的,只能反映某一形态发育的一个侧面。
58、是用第二性征发育指标所制成的标准年龄,用个体的第二性征发育状况与其比较而得。最常用的指标女孩有乳房、阴毛、腋毛;男孩有阴毛腋毛胡须喉结和变声等。第二性征年龄判定法只适用于青春期发展阶段。
59、亦称日历年龄或实足年龄,在进行生长发育调查时,必须准确计算时间年龄,国内外计算方法不同,我国按实足年龄,即根据测试时的年月日和出生时的年月日之差计算年龄。如
满8岁到差一天满9岁一律为8岁,国外有按7岁半到8岁半的前一天为8岁的计算方法。如只知虚岁和阴历,则需查阴阳历对照表进行核对后进行计算。 60、年增加值(annual increment)以身高为例,通过定期对个体或者集体儿童身高重复测量,把前后两个不同时期所测量的身高值相减,再除以时间,常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所得结果为年增加值。
61、年增加率(annual incremental rate)以身高为例,把年增加值除以身高基数得出年增加率,使绝对数变为相对数方能进行比较。年增加率计算公式如下: Vt(%)=(Ht+1-Ht)/Ht×100%
式中Vt(%)为年增加率,Ht为第一次身高测值,即身高基数,Ht+1为相隔一年后第二次身高测量值。可进行个体和群体、群体与群体间发育速度的评价,并了解少年儿童身体发育增加速度及其变动规律。
62、是以时间年龄比较其体重大小的一种方法,能够反映发育迟缓、营养不良或肥胖,是现时营养状况和长期营养状况的双重反映,不能单独反映现时营养状况。 (五)简答题 63、(1)研究生长发育规律;(2)研究各种内外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3)发现主要影响生长发育因素,研究其变化原因;(4)为提出相应的卫生措施和观察检验评价某个单项或综合的卫生保健工作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64、有横断面调查,追踪性调查和半纵向调查。
(1)横断面调查:即在某一较短时间内,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对象,对某几种项目和指标进行一次大数量调查。其目的是在一个较大地区范围内调查得出某项指标的正常值,可作为该地区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标准”。
(2)追踪调查:一种动态观察。通过选择较少数量的对象,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连续多次的调查,来观察少年儿童的发育动态。其目的是制定生长速度的正常值;通过对某一发育期全过程的连续观察,揭示生长发育的规律性;系统深入的观察分析某些内外因素对生长发育的长期影响。
(3)半纵向调查:一种横断面和追踪调查两者结合的调查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克服追踪调查所需年限太长和观察对象易于流失的缺点而产生的一种设计。
65、调查内容应根据调查目的一般选择少数有代表性的、能说明生长发育状况的指标,而不是越多越好。考虑各种指标应是测量精确度较高的,准确性较好的,测量技术相对简便,并能比较方便的将结果进行比较评价的指标。
66、个体在体力期间能耗氧的最大数量,是把氧输送到身体组织最大可能量的指标。可反映运动时心肺功能状况和训练水平。它是生长发育生理功能指标之一。 67、是生长发育评价的方法之一。因为身高、体重胸围之间有高度相关性,以身高为自变量,以体重或胸围为因变量并计算出回归标准差(Syx)。按下式评价身高的匀称度(R):R=(Y-Y)/Syx;Y为被评价者体重或胸围的实测值。 -1 R≥1,不匀称,趋于粗壮 R≤-1,不匀称,趋于细长 相关回归法既能评价儿童的发育水平,又能较准确的反映发育的匀称程度。缺点是要求每一性别年龄组都要制成一张回归表,制作和使用都比较繁琐。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很少有人使用。 68、发育年龄又称生物年龄或者生理年龄,是指用身体某些发育指标(如形态功能性征等)的发育平均水平及其正常变异,制成标准年龄,来评价个体儿童的发育状况。通常包括四种发育年龄即形态年龄、第二性征年龄、牙齿年龄和骨骼年龄。 69、瘦体重是指人的整体用乙醚提取脂肪后,其余全部的组成部分,属于代谢活泼组织。包括总体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各种矿物质等物质,是指活体而言的一个概念。瘦体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性别差异随年龄增大而增大。进入青春期男孩与同龄女孩比率为1.23:1,20岁是1.45:1。15岁女孩的瘦体重平均值仅占同龄男孩的81%,到20岁时降至68%。“去脂体重”和“瘦体重”是同义词,其基本差别是去脂体重是指尸体的分析而言。 (六)论述题 70、生长发育标准是评价个体和群体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的统一尺度。根据评价目的的不同,选用的标准也不同。制定生长发育标准可利用均值和标准差的概念,也可以利用百分位数的 概念。 生长发育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生长发育水平、生长发育速度、各主要指标的相互关系等三个方面。 为正确地进行评价,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十分重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完全满足对个体和集体儿童的发育进行全面评价的要求。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指数法、离差法(等级评价法、曲线法)、百分位数法、相关回归法、生长速度评价法、发育年龄评价法等。 71、形态指标最基本的有身高、体重、坐高、胸围。 身高表示立位时头颈躯干及下肢的总高度,是生长长度的重要指标,它是准确评价生长发育水平、发育特征和生长速度不可缺少的指标,受遗传因素的控制较强,与其他三项指标之间呈高度相关。未满2周岁的婴幼儿要卧位测量,应称之为“身长”。 体重是身体各部分、各种组织重量的总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儿童的骨骼肌肉、体脂肪和内脏重量增长的综合情况。,是最容易变化和最活跃的指标,它和身高的比例还可以辅助说明儿童的营养状况。 胸围表示胸廓的围长,间接说明胸廓的容积及胸部骨骼、肌肉和脂肪层的发育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身体形态及呼吸器官的发育,能反映体育锻炼的效果。 坐高表示头颈躯干的总高度,表示躯干的发育。构成坐高的骨骼主要是块状骨,块状骨的高度比长骨受遗传因素的控制更强,受外界因素影响较身高更稳定。 72、骨龄是少年儿童骨骼发育(钙化)程度同骨发育标准比较求得的发育年龄,是反映个体发育水平和成熟程度比较准确的指标。 判断骨龄主要利用X线摄片。理论上人体骨骼的各部分均可判定骨骼成熟程度,但以手腕部最为理想,其主要优点是:(1)手腕骨数目种类和形态多样。包括长骨、短骨、不规则骨和种籽骨,对全身骨骼有很好的代表性;(2)手腕骨各继发性骨化中心的出现及掌指骨尺桡骨干骺愈合各有不同的时间,随发育的不同年龄拉开距离,易于找出差别(3)拍片方便,投照条件容易控制,对受检者接受X线剂量小,对保护儿童健康有利。 判定骨龄标准目前国内外主要有以下二种方法: 标准图谱法:男女各有一张代表一个年龄的X线标准骨龄片。1岁内每三个月有一个标准,其后至青春期每6个月一张标准片。 记分方法:此法由英国Tanner(1959年)等设计而成,我国普遍使用李果珍(1979年)创建的“百分计数法骨龄标准”,只是骨完全成熟累计分为100分。 73、腕骨:(1)出生到1岁,头骨、钩骨出现。 (2)男孩2——6岁,女孩2——4岁,三角骨出现。 (3)男孩3——7岁,女孩2——5岁,月骨出现。 (4)男孩5——7岁,女孩3——5岁,舟状骨出现。 (5)男孩4——7岁,女孩3——5岁,大多角骨出现。 (6)男孩4——10岁,女孩3——5岁,小多角骨出现。 (7)男孩10——16岁,女孩9——14岁,豆骨出现。 尺桡骨远端 (1)男孩7月——8岁,女孩7月——3岁,桡骨远端骨骺出现; (2)男孩和女孩17——20岁,桡骨远端骨骺闭合; (3)男孩6——11岁,女孩7——8岁,尺骨远端骨骺出现; (4)男孩18——20岁,女孩16——20岁,尺骨远端骨骺闭合。 74、等级评价法和曲线图法 等级评价法的优点是方法简单,易掌握。在集体儿童评价中可看出两个群体不同发育等级的比例高低,且不受两个评价群体内部成员的性别年龄等差异的限制。这是因为评价时虽然两个群体是采用同一标准,但每个个体都是按照某指标各自年龄、性别评价表进行等级评价的,群体的等级百分数是建立在个体等级评价基础上的。等级评价法的不足之处是只能对单项指标作出评价,因而无法对儿童的发育匀称程度作出正确判断,而且在追踪动态观察中不太直观。 曲线图法使用比较广泛,并具有以下优点(1)评价方法简单直观使用方便(2)能说明儿童的发育水平等级(3)能追踪观察儿童某项发育指标的发育趋势和发育速度(4)能比较个体和群体儿童的发育水平。不足之处是不同性别的每一发育指标都要作一张图,不能同时评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