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对脑神经名称,出入颅部位、分类All rights res erved
顺序及名称 Ⅰ嗅神经 Ⅱ视神经 Ⅲ动眼神经 神经根出入脑部位 嗅球 视交叉 中脑脚间窝 筛孔 视神经管 眶上裂 内脏感觉 躯体感觉 躯体运动 内脏运动(副交感) Ⅳ滑车神经 Ⅴ三叉神经 中脑下丘下方 脑桥基底部与小脑中脚交界处 眼神经:眶上裂 躯体感觉 上颌神经:圆孔 下颌神经:卵圆孔 躯体运动 躯体运动 躯体运动 内脏运动咀嚼肌、下颌舌骨肌、二腹肌前腹 咀嚼肌瘫痪,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 Ⅵ展神经 Ⅶ面神经 延髓脑桥沟中部 延髓脑桥沟外侧部 内耳门→内耳道→面神经管→茎乳孔 面部表情肌、颈阔肌、茎突舌骨肌、额纹消失,眼不能闭合,口角歪二腹肌后腹 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及鼻腔和舌前2/3味蕾 (副交感) 腭腺体 内脏感觉 Ⅷ前庭蜗神经 Ⅸ舌咽神经 延髓橄榄后沟上部 颈静脉孔 躯体运动 内脏运动(副交感) 内脏感觉 咽、鼓室、软腭、舌后1/3的粘膜、咽与舌后1/3感觉障碍,咽反射舌后1/3味蕾、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 Ⅹ迷走神经 延髓橄榄后沟中部 颈静脉孔 内脏运动(副交感) 躯体运动 咽喉肌 心肌、胸腹腔脏器的平滑肌和腺体 心动过速,内脏运动障碍,腺体分泌障碍 发音嘶哑,发呛,吞咽障碍内脏感觉咽、喉粘膜,胸、腹腔脏器内脏感觉障碍 躯体感觉 Ⅺ副
延髓根 延髓橄榄后沟下部 17
颈静脉孔 躯体运动 硬脑膜,耳廓及外耳道皮肤 随迷走神经至咽、喉肌 耳廓、外耳道皮肤感觉障碍 消失,舌后1/3味觉障碍 茎突咽肌 腮腺 前庭神经 蜗神经 延髓脑桥沟外侧部 内耳门→内耳道 螺旋器 听力障碍 躯体感觉 味觉障碍 半规管壶腹嵴、球囊斑及椭圆囊斑 眩晕,眼球震颤等 向健侧,鼻唇沟变浅 分泌障碍 眶上裂 外直肌 眼内斜视 头面部皮肤、口腔、鼻腔粘膜、牙及牙龈、眼球及舌前2/3粘膜 面部感觉障碍,角膜反射消失 眶上裂 躯体运动 上斜肌 眼不能向外下斜视 鼻腔嗅粘膜 眼球视网膜 上、下、内直肌,下斜肌,上睑提肌 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对光反射消失 嗅觉障碍 视觉障碍 眼外斜视,上睑下垂 出入颅部位 纤维成分 分布 损伤后主要表现 分泌障碍 神经 脊髓根 脊髓颈段 延髓前外侧沟 舌下神经管 躯体运动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舌内肌和舌外肌 脸不能转向健侧,不能上提患侧肩胛骨 舌肌瘫痪、萎缩,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 Ⅻ舌下神经 感觉神经(Ⅰ、Ⅱ、Ⅷ)、运动神经(Ⅲ、Ⅳ、Ⅵ、Ⅺ、Ⅻ)、混合神经(Ⅴ、Ⅶ、Ⅸ、Ⅹ)
三叉神经、面神经的组成(或核团)、主要作用(及其分支与分布)
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 (记住三大分支)
为混合性神经,含有躯体感觉和特殊内脏运动两种纤维。由脑桥与小脑中脚交界处入脑,止于三叉
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其周围 突组成三叉神经3条分支,称为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1.眼神经ophthalmic nerve
1.泪腺神经:细小,分布于泪腺和上睑; 2.额神经:经眶上切迹分布于额顶部皮肤
3.鼻睫神经:发出许多分支分布于鼻腔粘膜、筛窦、泪囊、鼻背皮肤以及眼球、眼睑等
2.上颌神经maxillary nerve
1.眶下神经:为上颌神经的主支,经眶下沟、眶下管出眶下孔至面部,分布于下睑、鼻翼、上唇的皮肤和粘膜
2.上牙槽神经:3支分别穿入上颌体骨质,互相吻合成上牙槽丛,分支分布于上颌牙及牙龈 3.颧神经:分布于颧、颞部皮肤;
4.翼腭神经:连于翼腭神经节,分布于腭和鼻腔的粘膜及腭扁桃体。
3.下颌神经mandibular nerve
①耳颞神经:分布于耳前及颞部皮肤,并分支至腮腺; ②颊神经:沿颊肌外面前行,分布于颊部皮肤和粘膜; ③舌神经lingual nerve:分布于口腔底及舌前2/3粘膜; ④下牙槽神经:分布于颏部及下唇的皮肤和粘膜。下牙槽神经中的运动纤维支配下颌舌骨肌和二腹肌前腹;
⑤咀嚼肌神经:属运动性,分布于各咀嚼肌。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部体
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胸腰部灰质的中间带外侧核,副交感 神经的低级中枢则位于脑干和脊髓骶部的副交感核。 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交感(神经)部sympathetic part (nerve)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胸1(或颈8)~腰2(或腰3)节段的灰质侧角的中间带外侧核。 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副交感(神经)部parasympathetic part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的副交感神经核和脊髓骶部第2~4节段灰质的骶副交感核
18
43.脊髓内部结构(3角、3个纤维束或5个纤维束)(英文翻译)
3角
前角(运动),后角(感觉),侧角(内脏) 5个纤维束
上行纤维束:薄束,楔束,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脊髓丘脑束。 下行纤维束:皮质脊髓侧束,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皮质脊髓前束。
脑可分为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小脑 44.脑干的构成,主要脑神经核名称(性质分类)
脑干brain stem构成
中脑midbrain:
大脑脚,脚间窝,上丘,下丘
脑桥pons:
基底沟,小脑中脚,小脑上脚,菱形窝上半(内侧隆起,蓝斑)
延髓medulla oblongata:
延髓脑桥沟,锥体,橄榄,锥体交叉,菱形窝下半,小脑下脚,薄束结节,楔束结节 主要脑神经核名称
躯体运动柱:
动眼神经核(III),滑车神经核(IV),展神经核(VI),舌下神经核(VII)
特殊内脏运动柱:
三叉神经运动核(V),面神经核(VII),疑核(IX,X,XI),副神经核(XI)
一般内脏运动柱general visceral motor column:
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
内脏感觉柱visceral sensory column:
孤束核(头部:VII,IX;尾部:IX,X)
一般躯体感觉柱:
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
特殊躯体感觉柱
蜗神经核,前庭神经核
45.简述小脑分叶及各叶的主要机能
小脑分叶
小脑表面有许多大致平行的浅沟,将小脑分成许多叶片,若干分叶组成一个小叶,以较深的裂沟分为3叶
绒球小结叶(古小脑、前庭小脑):与维持人体平衡有关 小脑前叶(旧小脑、脊髓小脑):与肌张力的调节密切相关 小脑后叶(新小脑、大脑小脑):参与精细运动调节,运动的起始、计划、协调。
19
46.简述间脑分部;背丘脑腹后核、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间脑diencephalom
背丘脑,后丘脑,上丘脑,底丘脑,下丘脑
背丘脑腹后核、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腹后内侧核 腹后外侧核 内侧膝状体 medial geniculate body 外侧膝状体 lateral geniculate body 传入纤维来源 发出纤维投射 三叉丘系和孤束核 发出的味觉纤维 大脑皮质的感觉区 内侧丘系、脊髓丘系 下丘臂听觉纤维 大脑皮质听觉中枢 视束 大脑皮质视觉中枢 47.大脑皮质的分叶和功能定位;何谓边缘系统、边缘叶?
端脑telencephalon(又称大脑cerebrum) 大脑皮质分叶
额叶frontal lobe在外侧沟上方和中央沟以前的部分;
颞叶temporal lobe外侧沟以下的部分;
枕叶occipital lobe位于半球后部,其前界在内侧面为顶枕沟,在上外侧面的界限是自顶枕沟至枕前切迹(在枕叶后端前方约4cm处)的连线;
顶叶parietal lobe为外侧沟上方、中央沟后方、枕叶以前的部分;
岛叶insula呈三角形的岛状,位于外侧沟深面,被额、顶、颞叶所掩盖。 大脑髓质
大脑半球的髓质由大量神经纤维组成,实现皮质各部之间以及皮质与皮质下结构间的联系,可分为联络纤维、连合纤维和投射纤维3类。
(1)联络纤维:是联系同侧大脑半球内各部分皮质的纤维,联系相邻脑回的纤维较短,称弓状纤维。联系叶与叶间的纤维较长,主要包括: ①钩束,②上纵束,③下纵束,④扣带
(2)连合纤维:是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皮质的纤维,包括胼胝体、前连合和穹窿连合。
(3)投射纤维:是联系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结构(包括基底核、间脑、脑干、小脑和脊髓)的上、下行纤维,这些纤维大部分经过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形成宽厚的白质板层即内囊
20
相关推荐: